用本书介绍的方法来读第二次
读这本书的目的:
怎么能提高阅读速度呢?读过不忘能记住核心内容并加以运用?读过的知识如何整合内化为自己的见解呢?一言以蔽之,我想要高效的读书法:速度和效果。以及,看看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更有意思的读书法。
按照本书的方法,在第二次阅读前,我需要先做好读书前的准备,这个准备是提高对书本主题的理解有重要意义的。所以,我要好好看看书的标题、封面、腰封。
步骤一、做假设
我要用装帧阅读法五步法来获取这本书的关键信息。这个方法能达到“闻一知十”的效果。我简化为4步骤。
1.书名:高分读书法。高分,读书,法。
这本书讲读书的方法,并且这个方法能够提高分数。
很适用于有进名校需求的学生。
2.腰封(事实上我没有腰封,我只能用封面替代了)
能提高阅读速度( )内容记忆更牢( )知识运用更活( )
看起来这本书能满足我读此书的全部目的。
3.作者个人简介
(作者是个日本人西冈一诚,从小成绩很差,高中时候偏差值远低于上大学的最低标准。看书只看漫画类,正经小说没有读过一本。在产生考上东京大学的念头后,用了两年复读,并在第二次复读时反复琢磨东大的入学试题才明白“把符合最低标准的知识量活学活用,才能通过东大的入学考试”这个道理。自此,他明白了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知识量,而是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从此开启了主动读书,与书辩论的读书过程,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思考力,最后在东大入学模拟考试中考了全日本第四名,进入东大。)
以前是个学渣,现在是东大的学生。
4.记录。
把上述1-3步得到的信息,每条信息写在一张便笺上,并贴在书的勒口背面。
四步骤完成,在以后读书中断、读书遇到困难处、每读完一章,都可以看看这些便笺。
为了让准备做得更充分,除了我上面对标题做了分割的方式,还可以连接主标题和副标题,深读也就是深层次查询书名、调查作者。
接下来,就是四步骤做假设。这个假设相当于一个阅读地图,能得到文章整体脉络。
1.设置阅读目标。
“这个书能不能让我提高阅读的速度?
这个书能不能让我更好的记忆、理解书本内容?”
2.寻找实现阅读目标的方法。这个要根据目录来看,大概确定哪几章是重点能实现目标的。
3.找到自己的阅读起点。
4.以后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迭代以上的三点。
步骤二、采访式阅读
疑问们:
1.为什么不让看书?
1.因为看书是被动的,读书的过程应该是互动的,不只是应和作者“你说得对”,而要不断提问,像个记者那样,我听你说的,我也分析你说的话,我还会给你抛出问题。
2.采访的姿势读书有用吗?
2.这样能一定程度上调动我的积极性,不至于思想上变得慵懒懈怠甚至变困。不过呢,读书累了,就起身活动活动哦。
3.信息和知识不一样吗?
3.信息是获取来的,比如搜一下就能得到的。而知识是经过思考消化得到的。
4.边读边问真的对阅读能起到把握脉络的作用吗?
4.作者认为文中的问题大多是作者埋下的线,读者会跟着作者抛出的问题来寻找答案。问题就是作者的脉络。如果按照这个脉络提问,找答案,也就是理出来一个脉络。
5.作者所谓质问和疑问之区别我不能理解
5.他大概想说有两种问题:一种是可以相对轻松找到答案的问题(例如文中就可以回答,或者网络搜索获得信息),另一种是需要自己去多方面搜集资料来解答的问题。而他所谓的疑问就是第二种,我们要付出更多的查证努力并经过分析得到答案。所以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没有现成解答的,是需要搜集资料、动手实验、调查数据、思考运算才能得到解答的问题,是超前的。提出这种问题并解答,能带来的结果不是理解这本书,而是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算是阅读高阶的能力,是我阅读本书的目标的加分项。
重点问题:
1.问题为什么要分重点不重点?边读边解决问题就不就完了吗?
1.
6.采访式阅读和整合式阅读是并行的两条线。阅读的时候要通过提问来推动主动阅读,同时,也要关注到作者叙述的重点。
7.干嘛要叫整合阅读法呢?不就是总结摘要、概括重点和所谓推测阅读法放在一起了吗?
7.整合阅读法,名字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是整合。但是他的意思就是概括重点,抓住一本书的核心观点、脉络。
8.推测阅读有什么用呢?
8.推测阅读的意义是能找到文章的鱼骨,也就是作者最想表达的观点。
9.推测阅读能找到文章的鱼骨吗?推测阅读根据具体的案例、追加、具体到抽象、比较,这4个技巧能够帮助找到文章的主要观点吗?
9.
10.为什么叫检验阅读
10.检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检查,验证。其实这个方法作者的意思就是用同一个领域的多本书同时阅读,避免极端,多角度看同一个问题。这样来看,用叫检验不够准确。
11.检验阅读法非要两本书一起读,不能线性地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吗?
11.作者认为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读完会遗忘。两本书一起读的话,会一边读,一边在另一本书里找到类似的观点或者道理,这种有助于长期记忆。
12.检验阅读法里有个平行阅读法和交叉阅读法。交叉阅读法,跟找到两本书的不同点有不同吗?
12.交叉阅读法是在找到两本书的不同点后,探寻分歧的原因。是在发现what之后寻找why。
13.什么叫“离自己越近,能学到的东西越多”“拉近自己与难懂知识啊的距离”
13.学习的课题、概念如果越贴近生活,越好理解。就好比一个概念,你总是在日常生活里运用到它,那么把它运用到抽象的领域时也不会感觉艰涩。相反,如果一个概念,总是在抽象的学科领域里使用,突然运用在生活里时,会有一点点地生涩别扭。交叉阅读法就好比一个脑力工具,平时在看漫画、新闻、公众号等速食文章里能够经常使用,使之熟练,之后运用到专业领域的学习中时就会轻松顺手。
摘要:
装帧阅读法对欲读的书做假设、采访式阅读通过提问来促进思考和把握书的整体脉络、整合式阅读抓住书的要点、检验式阅读法平行阅读两本书寻找相同点、不同点以及寻求分歧点的原因,议论阅读法输出读后的思考。作者还提供了选书的几种方式。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