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
第3讲主要介绍了三种主要的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保守主义以及他们在一些重要的议题产生的分歧,比如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国家的角色与作用、政治自由及其限度、平等、政府和市场关系等。自由主义强调自由优先,虽然也强调平等,但自由主义框架中平等的价值低于自由的价值。并且自由主义主张机会的平等和形式的平等,而社会主义更多的是追求结果的平等和实质的平等,保守主义侧重于维护既有的秩序和社会等级。
主要的现代意识形态均诞生于欧洲,所以意识形态的而兴起需要在欧洲的历史背景中解读。从14世纪开始,一直延伸到16-17世纪,欧洲经历了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政治社会意义,一方面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献的重新发现,所以被称为“复兴”;另一方面是对人性看法的改变,整个思潮逐步趋向于重视“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后来,在16-17世纪,欧洲很多地区又经历了以德国为发源地的宗教改革。随着新教的兴起,过去普通教徒与社会、与神职人员的关系被改变了。每个普通人都有权阅读《圣经》,都可以直接跟上帝沟通和对话,而新教不再认为天主教会有权垄断诠释《圣经》与上帝旨意的权力……由于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人开始对人的理性有了重新的认识。康德说,"启蒙运动的口号”就是“要有勇气运用你的理智”。正是这种对人性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对人类理性的重新发现,人本身的地位被抬高到过去从未有过的高度。 引自 3.2现代意识形态的兴起/ 63 意识形态的概念是法国哲学家德,特雷西首先提出来的,最初的用法是指“观念的科学”。马克思在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政治化了。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因而具有比较强的欺骗性,其目的是为了让被统治阶级主动服从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而现在的政治学研究中,通常把意识形态作为一个中性的词汇来处理,但是毫无疑问它仍然跟政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引自 3.2现代意识形态的兴起/ 63 自由主义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时期的意识形态,大概在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趋于成熟。政治上,自由主义反对两样东西:一是欧洲民族国家兴起过程中尚存的封建主义和封建制,二是绝对君主制和专制主义。自由主义主张立宪政府与个人自由。自由主义的基本政治主张是要有一个有限政府或立宪政府,政府的权力、行为和边界要受到强有力的约束。政府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行为应该有明确限定。同时,社会中的普通公民和法人的权利应该享有明确的保护特别是要防止他们受到政治权力恣意妄为的侵害。经济上自由主义反对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曾经是非常流行的政策主张,惠商主义今天已经演变为经济民族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自由主义在经济上主张自由放,它赞同亚当·斯密所阐述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自由主义认为,政府要尽可能少干预市场,应该由“看不见的手”来协调市场主体的行为,而这是最有效率的一种方式。在自由主义框架内,国家的合理角色被界定为“守夜人”。换句话说,一个理想国家或政府的主要角色应该是制止犯罪、防止法的暴力及提供基本的秩序。除此之外国家最好不要干别的事情。比如国家要不要提供公立教育呢?最好不要。国家有没有义务提供就业岗位呢?没有这样的义务。国家应不应该提供各种福利?不应该提供福利。这些事情回家最好都不要管。在自由主义者眼中理想国家主要角色是警察和法官。 引自 3.3什么是自由主义?/ 69
709人阅读
Kiyok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岛屿的寓言:应然与实然
P33 岛屿的寓言故事反思:是制度重要还是人重要?如何构建合理的政治秩序? 寓言里第一位长者...
-
意识形态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