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因子
P22 驯化可以理解为是生物体内决定代谢速率的酶系统的适应性改变
P23自然界中的生物很少能生活在对它们来说最适宜的地方,常常由于其他生物的竞争而从最适宜的生境中被排挤出去,结果只能生活在竞争优势较大的地方。
P30 Bergman规律: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Allen定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
P37对昼行性动物来说,恒黑使其似昼夜周期延长,而恒光则使之缩短。并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其周期就缩短得更显著,即阿朔夫规律。动物在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部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外,动物机体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节律。
P57生境(habitat)里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能在其中完成生命过程的空间。动物的微生境就是该动物在非生物环境中栖居的区域以及它与其食物和天敌的关系。生境分离是同域分布的近缘物种间生态位分离的普遍形式,同域分布的近缘物种虽然在生境利用上有部分重叠,但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在对微生境的利用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分离,从而达到相互适应、长期共存的结果。
P69在自然界中观察到,雌体年龄越小,产生雄性后代的机会就越大
P175生态型是物种对特殊生境发生遗传型反应而形成的产物。一个种是由适应性上明显不同的若干种群组成。
P193婚配制度对于同一种类的物种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由一种婚配制度转变为另一种婚配制度。栖息地的环境、食物丰富程度、季节变化和年龄因素等都可能对婚配制度造成影响,增加了婚配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雄一雌的单配制是由原始的一雄多雌的多配制进化而来的。高资源到低资源对应单配制到多配制。在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可能要求双亲付出的更多,此时,一雌多雄制可能是最有效的对策。
P197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规律可循的生物学现象。动物的行为特性与动物的形态特性和生理特性一样,具有种的特异性。两个在形态上难以区分的物种,可以通过不同的行为型加以辨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