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由废帝到海昏侯
刘贺被废黜帝位后所遭受的待遇,其相对较好的一面,就是霍光令其保留了昌邑国的全部财物,这也为刘贺受封海昏候的生活乃至身后的陪葬,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刘贺流落到豫章这样的边荒之地以后,之所以还会有这么厚重的陪葬,显然与其被废帝位后仍能继续保留有“故王家财物”具有直接关系。海昏候墓中出土的那些带有诸如“昌邑九年”“昌邑十年”之类昌邑故国年款的漆器和铜器,就明确无误地属于从故昌邑国携带南来的物品。 在另一方面,刘贺这时的地位,甚至连庶民都不如。史载地节三年(前67)五月,张敞奉宣帝之命前去窥探刘贺状况时,看到他的居住状况是: 故昌邑王居故宫,奴婢在中者百八十三人,闭大门,开小门,廉吏一人为领钱物市买,朝内食物,它不得出入。督盗一人,别主徼循,察往来者。以王家钱取卒,迾宫清中,备盗贼。 森严的门禁,表明昌邑国故与监狱已经相差无几,刘贺实际上形同因徒,不过是一种变相的软禁而已。 霍光、汉宣帝都对废帝刘贺如此防范,原因很简单:这只能是出于霍光废黜其帝位的不正当性。这一行为,是无法获得旁观者真心认可的。在宣帝即位之初,即有侍御史严延年,効奏霍光策动这次宫廷政变,是“擅废立,亡人臣礼,不道”。严延年这种说法,应该代表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认识到这样的舆情,也就很容易理解,霍光在禠夺刘贺帝位的同时,又为其保留了全部财产,令其生活不至于过分凄惨,同样也是对这种社会舆论有所顾忌。 引自 六、由废帝到海昏侯
12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