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这个女人惹不起
扶上马,送一程周亚夫被免相后不久,景帝在宫中请周亚夫吃饭。餐桌上放了一块大肉(大z,字),但是,这块肉没切开,桌上也没有摆放任何餐具。周亚夫没有悟出汉景帝如此做的意思,一看这肉没法吃,心中很不满,转脸对安排宴席的官员(尚席)说:给我一副餐具。景帝笑嘻嘻地看着周亚夫说:这还不能满足你吗?周亚夫脱帽、起立、告辞, 快步出宫。景帝目送着渐渐远去的周亚夫感叹道:如此愤愤不平之人,可不是未来侍奉小皇帝的大臣啊! 这次不欢而散的宫宴,应当是景帝有意安排的一场特殊考试,目的是考察周亚夫是否适合辅佐新太子。但是,景帝从三件事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周亚夫不是侍奉幼主之人 这三件事是:反对废太子刘荣,反对封匈奴降将,无法吃下一块既不切又不给餐具的肉。 前两件事让景帝对一位大功臣很不满,最后一事引得景帝动了杀机。 吃饭真是个大问题。但是,前两件事都好理解,无非是君臣意见不一而已。最后一事竟然是一个饭局。 汉景帝这顿饭的玄机究竟在哪里呢? 汉景帝让周亚夫面对一块大肉无从下嘴是想告诉他:没有我的帮助,你啥事儿也办不成!肉放你面前你都吃不到嘴里。但是,耿直的周亚夫哪儿能想到呢?因此,他很生气,认为汉景帝是在要自己,于是脱帽道歉,起身离去。 周亚夫没有悟出景帝要自己懂得皇权的重要,懂得君王的重要,但是,周亚夫始终不求助于汉景帝,亦不认输、服输,这让景帝动了心。 汉景帝用这种办法考察辅佐太子的大臣,太过偏执。其实恰恰是周亚夫这样的直之士能够忠心耿耿辅佐幼主。景帝误杀错,心生除掉周亚夫之心,暴露了这位盛世之君的平庸、凶残。 不久,周亚夫真摊上事了。 他怎么会推上事了呢? 周亚夫的儿子买了五百套铠甲、盾牌,欲作为其父的丧葬用品。将军百年之后丧葬不离兵器,本无大错。 问题出在了汉法不许任何人私购兵器。 引自 269 这个女人惹不起 此事之所以会暴露是因为欠薪农民工。 周亚夫的儿子找农民工帮助搬运兵器,工作很辛苦,却未付其应得的报酬。这些农民工知道铠甲、盾牌是国家控制的军用物资,一怒之下,告发周亚夫之子私购兵器这封举报信迅速到了景帝手中,景帝立即批示主管部门查处。有关官员要求周亚夫回答相关问题,周亚夫拒绝回答。汉景帝因此大怒,骂道:我不用你回答了!于是,将此案移交廷尉审理。廷尉责问周亚夫:条侯想谋反吗?周亚夫辩解道:我们买的是丧葬用品,怎么会是谋反?廷尉再问:条侯即使不是活着谋反,也一定是死后要到地下谋反。 这当然是欲加之罪了。而此案追得很急。当初,案发抓捕周亚夫时,他就想自杀,被夫人阻止才没死。进入廷尉大牢后,周亚夫愤而绝食五天,吐血而亡。 代名将周亚夫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 周亚夫之死埋葬的不仅是一位忠臣,更埋葬了无数志士的情怀。 汉景帝对周亚夫的逼杀,目的是在把太子扶上马后,再送一程一路走好。 与周亚夫相比,文帝临终前另一位受其嘱托的大臣却活得舒舒服服。 他是谁? 卫绾。 建陵侯卫绾是以车上表演杂艺精湛而被任命为文帝的侍从(郎),并逐步迁升至中郎将的。卫绾的最大特点是为人敦厚谨慎。景帝为太子时,曾请文帝身边的人喝酒,只有卫绾借口有病不参加。文帝临终前嘱咐景帝:卫绾是长者,好好待他。景帝即位,一年多没有训斥过卫绾,卫绾每天也兢兢业业。一次,景帝到上林苑游玩,让卫绾陪 引自 269 这个女人惹不起 侍。返回时,景帝问卫绾:你知道为什么今天让你陪侍吗? 卫绾回答:我是以车技逐步迁升至中郎将的人,不明白今天之事。景帝间:我当太子时曾经请你吃饭,你为什么不来?卫馆回答:死罪死罪。当天确实有病。景帝要赐剑给卫绾,卫绾拒绝说:先帝赐臣剑达六把之多,不敢再接受了。景帝说:剑是天天要佩带的,怎么可能放到今天?卫回答:确实存到今天。景帝便派人去卫绾家中取那六把剑,果然每把剑都还套着剑套。 卫绾手下的郎官有过失,他常代人受过,不和其他人争功。因此,景帝认为卫绾是位忠诚可靠之人,没有花花肠子。于是任命他担任河间王的太傅。吴楚叛乱时,卫绾为将,率河间国军迎战吴楚,因功升任京城中尉。景帝前元六年(前151),因军功封建陵侯。第二年,栗太子被废,要诛杀栗宗亲,景帝考虑卫绾是位长者,下不了手,先让卫绾告归,派郅都接替卫绾为中尉,抓捕栗氏宗亲。事后,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任命卫绾为太子太傅,后又升职为御史大夫。五年后,代桃侯担任丞相。卫绾从进入仕途至担任丞相,从未有过建设性意见。但是,景帝认为他为人忠厚,对其赏赐极多。2 周亚夫与卫绾都是汉文帝临终前嘱托景帝要倚重之人。卫绾忠厚老实,并无任何建树,但他最大的特点是不提建议,更不要说反对景帝的意见了。周亚夫最大的功劳是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此功远在卫绾之上,但是,周亚夫因废太子刘荣与封匈奴降将两次与景帝发生激烈冲突尽管周亚夫功劳极大,冲突之事也有道理,但是,因为他伤了景帝的自尊,最终被景帝逼杀。 汉景帝不仅为新太子未来顺利接班逼死了重臣周亚夫,而且还操作了一个震惊时人的大事件。 什么大事件呢? 引自 269 这个女人惹不起 废太子刘荣被通自杀。 刘荣的太子之位被废后,改封为临江王。临江王比皇太子虽然低了好多,但是终究是一位诸侯王,怎么会自杀呢? 原来,景帝中元二年(前148),临江王刘修建自已宫殿时,侵占了太宗庙外墙的空地,被人告发,景帝召刘荣到京受审。汉初,各诸侯国都修建了高帝、文帝的庙以供祭祀。临江王刘荣修自己宮殿占了汉文帝宫庙外墙一块地,这在当时是重罪。刘荣临行时,在江陵北门告别,一上车,车轴断了,江陵父老预感不祥,都流泪说:吾王不会再回来了 刘荣到达京城中尉府接受审讯。他想要书写工具刀笔给父皇写信作一说明,但是,中尉郅都不让手下人提供。魏其侯窦婴听说后,私下派人给临江王刘荣送来了笔墨。临江王给父皇写了一封解释信后,自杀而亡。窦太后听说自己的长孙竟然在中尉府自杀,大怒,派人治郅都的罪,用最凶险的法令惩治郅都,郅都被免官回家。郅都是汉景帝的鹰犬,是汉景帝最信赖的酷吏。景帝于是派人持节封郅都为雁门太守,并且授他随意从事的特权。匈奴人听说郅都到了边地,纷纷率兵离开郅都的辖地,一直到郅都死,匈奴人都不敢靠近雁门。但是,窦太后不依不饶,非要法办郅都。汉景帝为郅都向窦太后求情:郅都是忠臣。窦太后反问:临江王难道不是忠臣吗?最终,窦太后还是杀了都,出了一口恶气 景帝一朝发生两次侵占祖庙的事件,一次是晁错内史府扩建凿开太上皇庙外小墙,二是临江王刘荣扩建宫殿占了文帝庙外墙空地。前者晁错先告诉了汉景帝,汉景帝偏祖,丞相申屠嘉都没有将其告倒后者临江王刘荣被举报,最终在中尉府自杀。 引自 269 这个女人惹不起 景帝为自己当时最宠幸的晁错辩护,却不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刘荣辩护,窦太后亲自上阵,非要法办郅都,景帝还为郅都辩护。两次同样的事件,宠臣被豁免,儿子被逼死,景帝之心真难揣测啊! 然而景帝确是肆意而为吗?非也。两件事不同的处理方法看似矛盾,其实一致,都是以利益为主导。景帝宠爱晁错、郅都,因此为他们辩护。一旦他们涉及景帝的利益,就会毫不犹豫地被抛弃。坐在龙椅上的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都是利益,特别是自己、自己的继承人的利益,必须绝对保。 大将军窦婴被疏远了,重臣周亚夫被逼自杀了,废太子临江王刘荣也自杀了,太子刘彻即位前的所有“障碍”被汉景帝 清除,太子可以平安即位了 回想一下皇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时,景帝几乎未做任何清障之事。到了皇十子刘彻被立为太子后,景帝下如此很手,从不作为到大作为,景帝的表现为什么如此不同呢? 答案只有一个:刘彻是自己真正确认而且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的终极太子。 汉景帝已经撤换了一位太子一皇长子刘荣,他不想再搞第二次废立太子。毕竟是在自己的儿子中废一位立一位,虽然十四位儿子在心中的位置、分量不一样,但都是亲儿子啊!换来换去,撤来撤去,岂不是在操刀杀子?当年自己交代栗姬要善待诸位儿子,现在总不能让自己成为摧残儿子的子手 引自 269 这个女人惹不起
71人阅读
阅读改变生活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269 这个女人惹不起
这个女人惹不起在太子刘荣被废事件中,除了栗姬应对失当,还有个女人起了关键作用。 她是谁?...
-
269 这个女人惹不起
坚决反对废太子刘荣的是时任太子太傅的窦婴,他是帝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两大功臣之一,并因...
-
269 这个女人惹不起
-
269 这个女人惹不起
成就文景之治汉景帝刘启在位十六年,卒于四十八岁。 他的一生,办了三件大事,和他的父亲汉文...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