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表(不完全)
1949,土地革命“均分制”
1950,朝鲜战争,苏联援助(外资势必转化为国家主权债务和政府赤字危机)
1957,反右运动开始,二五计划中辍
1958,大跃进,农村公社化
1959,赤字危机
1960,城市失业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962,地缘环境恶化
1964,三线建设,国家工业成本上升
1968,第二次赤字危机
1974,第三次财政赤字危机(加大西方设备引入)
1978,中国经济面临崩溃边缘,知青回城
1979,第四次赤字危机
1981,两个严打
1982,农村大包干
1983,单位制,国企大门打开吸收就业
1987,财政甩包袱与对外高负债被媒体归功于改革
1988,第五次危机
1992,取消粮票,开放证券、期货、房地产这些资本市场,货币化元年(尚无真正的商业银行)
1993,第六次危机,改革以来农村第一起群体事件
1994,中央与地方实行“分税制”,促使地方政府第二轮“以地生财”的圈地运动,放弃“单位制”,下岗潮
1996,教育、医疗等被产业化
1997,第七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进入通货紧缩
2002,中国的“商业化元年”,四大国有银行商业化改制基本完成
2004,取消农业税
2005,提出新农村建设国家战略
45人阅读
WS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工业化初期的三次危机(1958——1976)
“成本转嫁论” 农村的“剪刀差”贡献 2003年开始“三农”新政 2006年开始新农村建设 只有在...
-
年表(不完全)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