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老人赡养与孝道的衰落
他们说,在干了整整一季活之后他们也该有点享受。更重要的是,活动是由共青团和妇联出面组织的,所以最保守专制的家长也知道没法公开反对。事实上,在个人挣的钱都归入家庭大锅饭时,年轻人就更愿意参加这类活动。70年代我住在下岬时,就经常听到同辈人说,如果他们不去买汗衫或照相,那一点钱也是留在家里给大家花了。 我估计,集体化时期的这类活动为下一代年轻人在20年之后的行为方式播下了种子。这一代年轻人觉得自己有充分的权利,想方设法从父母那里挤出更多的彩礼或嫁妆,并且闹着要提早分家单过。这里,只需将这代人对自身权利的强调、对个人在家庭财产中的份额要求,以及对把握自己家庭生活的欲望这几个因素加在起,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本章开头描述的刘老师夫妇被赶出家门那件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时所出现的个人对家庭财产权利的意识,在大的社会层面上看待也可说是集体化压制私人领域的产物。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对家庭财产的要求受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支持,因为这种意识形态批判传统的家长权力,扬现代化,使得长辈在意识形态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两代人在就家庭财产讨价还价时在意识形态上并没有处于平等地位。结果,年轻人强调的是他们自己的权利而少谈甚至不谈他们的责任与义务。这种不平衡的个人权利意识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年轻人忽视了赡养老人的义务。在家庭生活这另一重要领域里,父权同样也衰落了。 引自 六、家庭关系的结构性变化 大共同体对家庭的压制,而非个人权利意识的自然增长。
29人阅读
殷安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六、家庭关系的结构性变化
关键的角色,最后事情不幸以悲剧收场。这里我想提到一点细节老李的儿娘妇对公公过去欺负他自...
-
六、家庭关系的结构性变化
当我到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家庭是老婆当家时,陆大伯说是公家惯坏了女人,准许她们用离婚来吓...
-
第七章 老人赡养与孝道的衰落
-
六、无效的法律与自相矛盾的意识形态
六、无效的法律与自相矛盾的意识形态 在中国的历史上,孝道一直被奉为治国之本。国家的法律保...
-
个人崛起与国家的关系
地方政府和村干部对农民予取予求,因为他们必须从农民那里索取以供养不断膨胀的官僚体系以及...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