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乎选择越多的利弊 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这些技术是否会促进政治的多极化?它们对艺术、文学和音乐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总希望用最快、最方便、最容易个人化的方式寻找我们想要的东西,在急匆匆地寻找这种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创造的究竟是折中主义的个人剧院还是精密复杂的回音室?我们弘扬的究竟是创造性的个人主义还是狭的个人主义?我们看到的究是选择的还是品位的化? 引自 11利基文化 但正确的解决办法不是限制选择,而是有序地组织选择,避免消费者一种压抑的感觉。 引自 10 选择的天堂 娱乐业的教训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人们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如果他们想要非主流的内容,那就给他们非主流的内容。正如我们正在重新思考大热门和大明星的特殊地位一样,我们也开始意识到:在这个崭新的市场中,产品的性质变了,参与者的性质和动机也变了。 受人类天性的影响,我们习惯于以绝对化和极端化的方式看待事物,一个事物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不是大热门就是失败产品。但这个世界当然是凌乱、多级、符合统计规律的。我们忘记了大多数产品都不会热销,因为我们在货架上看到的产品大多是热销的,至少强于无福登上货架的那些东西。但是,绝大多数产品的流行程度充其量都只是马马虎虎而已,从音乐到服装,几乎任何行业都是如此。大多数产品都通不过热门过滤器的检验,但它们仍能以某种方式存活下去。为什么?因为大热门经济学并不是唯一可行的经济学。 引自 09 货架争夺战 显然,长尾的丰饶性便难以摆脱这样的限制,不管它有多么大的威力。尽管所有媒体上的选择空间或许是无穷无尽的,但人类的注意力和时间仍然是有限的,我们的可支配收入也是有限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蛋糕的大小仍然是固定的。就算你向一个闲散在家的懒汉提供100万个电视节目,他看电视的时间也许并不会超过从前只不过可以挑选更适合自己的节目罢了。 引自 08 长尾经济学 事实上,热门产品只是罕见的例外罢了。这就是纳西姆・塔勒布( Nassim Taleb)所说的那种“黑天鹅问题 这种提法源自18世纪的苏格兰哲学家体谟。当时,他以黑天鹅为例解释了从观察结果中得出一般性法则的复杂之处。在提出我们现在所说的“体归纳问题”( Humes Problem of Induction)时,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个人在观察到多少只白天鹅之后才能断言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黑色天鹅并不存在?100只?1000只?我们不知道。(黑天鹅问题并不只是一个假设性的比喻:在发现澳洲大陆之前,所有人都认为世界上只有白天鹅。直到有人首次看到了黑天鹅,这种观念才被舍弃。) 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很难把罕见事件放到恰当的大背景中。在任意给定的一群人中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富翁,还有某些人很聪明,某些人很幸运,但我们并不知道某一个人属于哪一类人。在《随机漫步的傻瓜》( Fooled by Randomness)书中,塔勒布嘲笑了本名为“隔壁的百万富翁”( he Millionaire Next Door)的畅销书。这本书总结了百万富翁们的投资技巧和工作习惯,号称你只要向他们学习,你也能变成富翁。但正如塔勒布所说,隔壁那个百万富翁的成功也有可能是随机性因素造成的,未必就是投资策略的功劳 他是这样定义黑天鹅题的 个随机性事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重大影响、无法计算的概率、意外效应。首先,它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与其本身不成比例的重大影响;其次,它的发生概率很小,而且根据发生前的可用信息也无法计算这个概率;第三,黑天问题的恶性特征就是它的意外效应:在任意一次观察中,不会有任何有说服力的要素可以证明这个事件的发生概率正在提高。 引自 07 新时尚领军人 1。在任何市场中,利基产品都远远多于热门产品。而且随着生产技术变得越来越廉价,越来越普及,利基产品的比重仍在以指数级的速度提高。 2。获得这些利基产品的成本正在显著下降。数字传播、强大的搜索技术和宽带的渗透组合成了一种力量,凭借它,在线市场正在改写零售经济学。现在,许多市场已经有能力供应空前丰富的产品 3。仅仅供应更多的品种并不能改变需求,消费者必须有办法找到适合他们的特殊需求和兴趣的利基产品。从自动推荐到产品排名,一系列的工具和技术都能有效地做到这点。这些过滤器”可以把需求推向长尾的后端。 4。一旦有了空前丰富的品种和用来做出选择的过滤器,需求曲线就会扁平化。热门产品和利基产品仍然存在,但热门产 品的流行度会相对下降,利基产品的流行度则会相对上升。 5。尽管没有一个利基产品能实现大的销量,但由于利基产品数不胜数,它们聚合起来,将共同形成一个可与大热门市场相抗衡的大市场。 6。当以上几点全部实现,需求曲线的天然形状将会显现出来,不受供给瓶颈、信息匮乏和有限货架空间的扭曲。而且这种形状受少数大热门的支配程度,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相反,它的分布就像人口本身一样分散。 一句话:一条长尾就是没有被经济匮乏滤去真面目的文化。 引自 04 长尾的三种力量 我们可以把长尾理论浓缩为简单的一句话:我们的文化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转移,从需求曲线头部的少数大热门(主流产品和市场)转向需求曲线尾部的大量利基产品和市场。在一个没有货架空间限制和其他供应瓶颈的时代,面向特定小群体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和主流热点具有同样的经济吸引力。 引自 04 长尾的三种力量
5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