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两大史诗第313页
心地
在读 东西方比较文学史(上下)
在印度,两大史诗一直被视为印度精神的一面镜子,是印度文学的光辉典范,千百年来,无论是作为一种思想信仰、道德规范,还是文学作品,它们对后世印度的楷模意义都是无法估量的。但是如果就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来说,它们在东南亚这块非原产地上所产生的效果丝毫也不会比在印度差,而且这种影响也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在东南亚人们仍然保持着一年一度的罗摩剧演出,观者之多也仍如潮涌。而且在东南亚两大史诗中的故事不但是以诗歌的形式存在着,而且还多以民间歌舞、戏曲甚至影戏的形式传播着,处处显示着一种强劲的生命活力。 印度两大史诗大约诞生于公元前后,它们出现后不久,很快就被传播到了东南亚。在缅甸直通出土的一块5世纪的陶片,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方面的有力证据。在这块陶片上生动地保留了神猴与十首魔王鏖战的场景。这说明早在5世纪的时候,两大史诗就已经开始在东南亚这块异国土地上扎根、发芽了。另外在今天的越南南部(古代占婆 引自第313页 从印度两大诗史在东南亚的传播、接受来看,我们既能深深地感受到不同民族间文化、文学交流的复杂性,同时也能深深地洞悟到强大的适应性对成功的文化文学交流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毕竟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无论它是如何地优秀,如果它想要在另一个民族的土地上深深地扎根,它首先要适应当地的土壤和自然条件,也就是说它必须要符合当地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习惯,除此之外,它还必须为自己找到一个适合于该民族的表现形式,只有这样它在离开了自己的发源地之后,オ不会枯竭。而两大诗史之所以能在东南亚历经千年而长久不衰,也是在经过了无数的调整、改造和磨合后才赢得了无数的知音的。 引自第317页
5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