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神童”时代(上)——杨亿
brucas (Summon The Sound)
《偶兴》诗的表达风格不但偏离了杨亿的通常作风,在北宋士大夫文学的整体中,也是颇为独特的。从他本人的政治立场出发,当然不妨说成“抑邪扶正”或者“嫉恶如仇”,但如此激烈的诅,其实已不止是“如仇”而已。士大夫在“党争”中攻击乃至骂政敌,固然是常有的事,但其言辞到达如此咬牙切齿的程度,则可谓绝无仅有。苏轼在元祐年间所撰的贬责吕惠卿制书②,是当时盛传的骂人文字,骂得痛快淋漓,但与《偶兴》诗相比,就是非常客气的了。如果我们有兴趣去作对比,杨亿的这番诅咒恐怕还超过大部分南宋士大夫对“金”的痛斥。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要批评亿用辞不当,而是要说明其心灵受到伤害的程度,与他处在那个年龄的承受能力实在相距遥远。这当然是“神童”出身带来的问题。 引自 第一节 “神童”时代(上)——杨亿
76人阅读
brucas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节 中唐儒学所谓“尧舜之道”
《李太白文集卷一就有《明堂赋》,极力赞美,许为“采殷制,酌夏步”,“掩陆而苞陶唐”,论...
-
第二节 北宋“性命之学”与“太学体”
《颜子所好何学论》确实是最杰出的思想史文献之一,在这篇短短七百余字的论文中,程颐镕《中...
-
第一节 “神童”时代(上)——杨亿
-
第二节 “神童”时代(下)——晏殊
就此而言,一个科举大夫做到忠于皇帝,勤于职事,还有学问润身,诗文传世,像晏殊那样,已经...
-
第四节 士大夫文化的两种模式
从字里不难看出,他所谓的“论政”,更侧重在与现行政策相左的议。一一这才是苏轼思想与王安...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