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法》笔记(四)
但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有共性,那就是:不自我设限,并持续不断地付出不压于任何人的努力,并能经受住成功和失败的考验。 看似简单的道理,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也应了那句话: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对于每个人来说,想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失败比成功更是一种考验。我们能成为人生的赢家还是输家,全部取决于是否能够经受住失败的考验。 当我们面对失败或其他类似的悲剧时,最能显现我们自身的心性,也最能体现我们的品行和人格。 譬如,被称为“创造奇迹之人”的海伦·凯勒,自小背负“目不能视”“耳不能闻”“口不能言”的三重苦难。 换做任何一个人背负这三重痛苦,即便怨恨父母、诅咒命运、对人生灰心绝望也毫不稀奇。但是,海伦·凯勒从未怨恨过父母,也没诅咒过命运。 她在优秀的人生导师莎莉文的引导下,经受了考验,不但成为美国现代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还以自己的大爱,努力帮助比自己更不幸的人们。 海伦·凯勒是人类意志的伟大偶像,她即便身处三重苦难也勇于面对,而且持续地付出不压于任何人的努力,成为真正的胜利者。 《成法》第四章中,稻盛和夫先生提出:对一个人而言,即便是成功,也同样是一种考验。 一个人最初的成功有自己的努力,也有在他们不出名时,曾出资出力帮助他们的家人、朋友、老师或许还有同事或下属。 如果认为自己的成功都归功于一己之力,那这个人就会败给“成功”这一考验。比如: 海伦·凯勒,如果没有家人和莎莉文的终身陪伴,她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残疾人。然而,海伦·凯勒却把她的所学,通过“利他”的精神,传递出去。 她成立“海伦·凯勒国际奖”,每年颁奖给世界各国对盲哑教育有功的个人或团体。 她没有像某些“人生赢家”一样,变得骄傲自大,目空一切,陶醉在自己的名誉、财富之中。而是以成功为养分,提出更崇高的目标,保持谦虚,不断努力。 真正的成功者大多内在拥有火一般的热情和斗志,在现实中却是谦虚而内敛的。战胜了成功的考验才是真正的成功。 因此,成功的人必须谨记“胜不骄败不馁”,并将人生中的一切都视作考验,一心一意磨炼自己的人格。 稻盛和夫先生说:“得到幸运和成功绝不是结果,应对这种幸运和成功的方法不同,人生的结果将迥然不同。”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