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學案卷五十八·象山學案·白鹿洞講義,290-291頁
子庸
读过 黄宗羲全集(全十二册)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此章以義利判君子小人,辭旨曉白,然讀之者苟不切己觀省,亦恐未能有益也。某平日讀此,不無所感,竊謂學者于此,當辨其志。人之所喻,由其所習,所習由其所志。志乎義,則所習者必在于義,所習在義,斯喻于義矣;志乎利,則所習者必在于利,所習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學者之志,不可不辨也。科舉取士久矣,名儒鉅公皆由此出。今爲士者,固不能免此。然場屋之得失,顧其技與有司好惡如何耳,非所以爲君子小人之辨也。而今世以此相尚,使汩没于此而不能自拔,則終日從事者,雖曰聖賢之書,而要其志之所鄉,則有與聖賢背而馳者矣。推而上之,則又惟官資崇卑、禄廩厚薄是計,豈能悉心力于國事民隱,以無負于任使之者哉?從事其閒,更歷之多,講習之熟,安得不有所喻?顧恐不在于義耳。誠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爲小人之歸,其于利欲之習,怛焉爲之痛心疾首,專志乎義而日勉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而篤行之。由是而進于場屋,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學、胸中之藴,而不詭于聖人。由是而仕,必皆供其職,勤其事,心乎國,心乎民,而不爲身計,其得不謂之君子乎! 朱子跋曰:「熹率僚友,與其至于白鹿書堂,請得一言以警學者。子静既不鄙而惠許之。至其所以發明敷暢,則又懇到明白,而皆有以切中其隱微深痼之病,聽者莫不悚然動心焉。于此反身而深察之,則庶乎其可以不迷入德之方矣。」 引自 第五册 宋元學案(三)
60人阅读
子庸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宋元學案卷五十一·東萊學案·麗澤講義,14頁
後世人所見不明,或反以輕捷便利爲可喜,淳厚篤實爲遲鈍,不知此是君子小人分處。一切所見所...
-
宋元學案卷五十八·象山學案·語録,288頁
有志于道者,當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凡動容周旋,應事接物,讀書考古,或動或静,莫不在是。
-
宋元學案卷五十八·象山學案·白鹿洞講義,290-291頁
-
宋元學案卷五十四·水心學案上·水心習學記言,122頁
儒者争言古税法必出于十一,又有貢、助、徹之異,而其實不過十一。夫以司徒教養其民,起居飲...
-
宋元學案卷五十五·水心學案下·水心文集,176-177頁
世之論嘗曰:「吏必設學,而教且養人最急。」不知吏當先自教且自養急有甚于人者。燭物之知淺...
> 查看全部7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