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些我看到比较严重的翻译问题
Hippocrene (交浅忌言深)
读过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本来想按照页码分别记录下来,但是又恐怕太多,所以集中收录在这里。我认为何文忠的翻译非常随便、不走心,不仅术语翻译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而且在句式的处理上也非常别扭,甚至有完全分析错原文句子结构的问题。
以下是摘录和我的理解:
1. 第27页:
物质本身可以被看成容器。比如,一缸水。当你走进浴缸时,你就走进了水中。浴缸和水都被看成容器,但种类不同。这时,浴缸是“容器”,而水是“容器”里的物质。 引自 第六章 本体隐喻 22 原文:
Substances can themselves be viewed as containers. Take a tub of water, for example. When you get into the tub, you get into the water. Both the tub and the water are viewed as containers, but of different sorts. The tub is a CONTAINER OBJECT, while the water is a CONTAINER SUBSTANCE.(原文即为大写) 不是说“水”是“容器”里的物质,而是“作为物质的容器”,或者“被隐喻为容器的物质”。 刚说完“浴缸和水都被看成是容器”,又翻译成“水是容器里的物质”,我怀疑译者翻译完都没自己读一遍。
对比台译:“物质本身可被视为容器。拿一盆水作例子,你进了盆就进了水,盆与水均被视为容器,但种类不同,盆是一个容器物件,而水则是容器物质。”
2. 第70页
因果关系原型被分析(如控制、运动程序、自主性等)可能是由原型特点所至,并可以被进一步地分析。 引自 第十四章 因果关系:部分自发和部分隐喻 68 原文: The terms into which the causation prototype is analyzed (e.g, control, motor program, volition etc. ) are probably also characterized by prototype and capable of further analysis.
应为: “用于分析因果关系原型的那些术语大约本身也可以被看做是原型,并可以做进一步分析”
terms这个词完全没被翻出来。“因果关系原型被分析可能是由于原型特点所至”,不仅有错别字,文法也不大通。
对比台译:“分析因果特性的术语如控制(control)、肌动程式(motor program)、意志力(volition)等,也可由原型描述并进一步解析,这就容许我们拥有基本性与整体性兼具且可作无限解析的概念”
3. 第74页
“因果关系”,即“直接操纵”的原型核心,并不是不可分解的意义基本单元,而是一个由我们实施直接操纵的日常经验中,一起自然发生的多种属性组成的一个完形。 引自 第十四章 因果关系:部分自发和部分隐喻 68 原文:We also saw that the prototypical core of the concept CAUSATION, namely, DIRECT MANUPULATION…
应为:“因果关系”的原型核心,即“直接操作”
谁是谁的core完全搞反了
对比台译:我们也看到“因果”概念的原型核心(即直接操作)并非不可分解的语义始元形(semantics primitive),而是一个格式塔…
4. 第79页
这样的多维结构具有经验完形的特征… 引自 第十五章 经验的连贯建构 75 原文:Such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s characterize experiential gestalts…
应为“这些多维结构构成了经验完形的特征”或者“经验完形以这些多维结构为特征”
同样,颠倒了逻辑关系
对比台译:“这样的多维结构刻划了经验格式塔…”
5. 第88页
“一场争论是一件容器”下漏译一个例子,原文共10个例子,此处只有9个。漏掉的是第七句: That conclusion falls out of my argument.
6. 第96页
因此,深度的隐喻方向相当于“建筑物”隐喻和“容器”隐喻的基础性,但是,它缺少“旅行”隐喻的显著性。 引自 第十七章 隐喻中复杂的连贯性 92 原文:Thus the metaphorical orientation of depth corresponds to basicness in the BUILDING and CONTAINER metaphors but to lack of obviousness in the JOURNEY metaphors.
这句如果只看中文非常莫名其妙,建筑物隐喻和容器隐喻的基础性是什么?旅行隐喻又为何具有显著性?深度的隐喻方向为什么缺少显著性?这些上下文都没有交代。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用来做为隐喻的“深度”这个方向,在建筑和容器隐喻里都对应于“根基/基础”,而在旅行隐喻里则对应于“不显著”。前文已经提到“在旅行隐喻中,深刻的事实是那些不明显的事实”,和这里是一个意思,这样才能通顺。
翻译看起来忽略了lack of obviousness前面的这个to,其实这个to和前面的correspond to里的to是并列的,所以lack of obviousness应该与basicness并列,都是metaphorical orientation of depth对应的东西,而不是说,metaphorical orientation of depth缺少obviousness.
这句不对比台译了,因为台译本好像也翻错了。
7. 第109页
依据旅行、金钱和战争这种经验的其他基本领域,这些经验被概念化和定义 引自 第十九章 定义和理解 108 原文:These experiences are then conceptualized and defined in terms of other basic domains of experience like journeys, money and war.
自译:依据其他基本经验领域,如旅行、金钱和战争等,这些经验被概念化和定义。
这里说不上是错译,只能说“依据……这种经验的其他基本领域”这种表达太怪了,都不知道怎么断句。
对比台译:这些经验又被概念化,并且借助旅行、金钱、战争等经验基本域加以定义。
8. 第24-26章
这几章里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是,译者将Experientialism和Empericism这两个术语都翻译成了“经验主义”。Experientialism是作者提出的独立于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第三种路径。而Empericism则是属于客观主语里的,相对于理性主义的另一种客观主义。这种混淆导致你会在文本里看到作者有时主张“经验主义”有时又在批判“经验主义”,带来了巨大的迷惑感。
台译本将前者翻译为体验论,后者为经验论。
9. 第187页
我们选择了隐喻和从这些问题可能的证据范围来理解隐喻的方式 引自 第二十七章 隐喻如何揭示客观主义神话的局限性 185 原文:We have selected metaphor and the way we understand it from among the possible domains of evidence that could…
应为:我们从可能理解这些问题的证据中,选择出了隐喻和理解隐喻的方式。
select…from…,from是限定select的范围的,而不是用于修饰the way we understand it的
对比台译:……并从可能含有这些议题的证据域(domains of evidence)选择了譬喻以及理解譬喻的方式。
补充:
10. 第59页
在方位隐喻中,基本本体隐喻就是以我们经验中的系统性关联为基础的。 引自 第十二章 我们的概念系统根据何在? 57 原文:As in the case of orientational metaphors, basic ontological metaphors are grounded by virtue of systematic correlates within our experience.
应为:正如方位隐喻,基本本体隐喻也是我们经验中…
译者直接吃掉了AS,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是两个东西,本体隐喻为什么会在方位隐喻中令人迷惑。
对比台译:正如方位譬喻,基本实体譬喻是以“经验中成系统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
Hippocren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66-67页 第十三章 结构隐喻的基础
“劳动是资源”和“时间是资源”绝不是普遍真理。我们看待工作的方式,我们对量化的激情和对...
-
第70页 第十四章:因果关系:部分自发和部分隐喻
因果关系原型被分析(如控制、运动程序、自主性等)可能是由原型特点所至,并可以被进一步地...
-
记录一些我看到比较严重的翻译问题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