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裴注以后的注释
第一,东汉以来,受经学气的影响,史学领域中也出现了崇尚简约的潮流。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内容简略的《三国志》。随着经学对史学影响的逐渐弱化,史家对历史事实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在这个背景下,裴注应运而生。 第二,两晋时期以经学的注释方式注解《汉书》的学者逐渐有所减少,著史的风气颇为盛行。这说明两晋时期的史学实现了从以注释为主向以撰写为主的转变。在撰写重于注释的阶段,众多史学著作纷纷问世,从而为表注这一新的注释方法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第三,裴注以前着重于名物训诂的注释方法固然表现出了经学对史学的影响,但表注以后此类注释的再度盛行却并不意味着经学影响的巻士重来。现象的重复不等于本质的重复。它只不过说明裴注的存在需要特殊的条件;它还说明经学式的注释方法对史学也并非没有意义。毕竟增补历史事实和准确地理解历史事实都是不可或缺的。 引自 (三)裴注以后的注释
88人阅读
琵琶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二)“文章”与“文史”
“文史”一词被频繁使用确是从南朝开始的,这与晋代使用的经史一词相似,也具有双重含义,既...
-
(三)文重于史
重文轻史的现实,在文史分离的进程中也有反映。文史分离与经史分离不同。在经史分离中,史学...
-
(三)裴注以后的注释
-
史论
古代史学与现代史学不同。现代史学是以解释、评论为主,以叙述为辅;而古代史学(不仅仅是纪...
-
(一)太史公曰
这些议论表明了他的两个特点:第一是对天人关系的思考,他对的胜利所作的解释,他对“天道无...
> 查看全部2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