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页
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埃及几乎没有留下关于独立的城邦国家的历史记载。在埃及,有着数千座规模很小、基本上自给自足的乡镇,它们似乎一直处于一国的君主的管辖之下,但是食物和基本生活用品一般就在当地生产和消费,仍然属于一种分散型的经济。乡村的经济以谷类农业生产为主,相互之间通过沿河的贸易联系起来,但是由于他们生产的基本上是同样的食物,因此这些村庄之间的贸易量很小。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这样的定居点体现了“涅伽达一世”( Nagada I,公元前约3500年)时期的显著特征。逐渐地,尼罗河沿岸的村庄中,一些规模较大的商业城 引自 城市的发展 75 镇开始形成。由于管理、贸易经营和运输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集中控制,部分村庄便开始承担这样的功能。这些被选定的村庄,在地域上彼此之间有意相隔一定的距离,继而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定居点,有的可能甚至发展成完整意义上的城市。 在埃及的早王朝时期,各省行政总部建造地的确定会大大促进其所在城镇的发展。有的定居点还担负起其他一些功能,包括灌溉的管理控制和宗教仪式的举行。村庄合并成为城镇,城镇又合并成为城市这一过程标志着“涅伽达二世”文化(公元前约3300年)的开始,而上埃及尼罗河沿岸的希拉孔波利斯遗址的发展,正是这个过程的写照。希拉孔波利斯(古埃及语称“尼肯”),在尼罗河岸绵延三英里,虽然称不上是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城市,但它发挥了多项城市的功能。 考古发掘表明,希拉孔波利斯的人口由公元前3800年的几百人增长到公元前3500年的10500人。整座城市至少有两块墓地,一块是供平民用的,另一块则属于更为富有的贸易商人和势力更为强大的王室官员。 引自 城市的发展 75 前面时间表的配图说“涅伽达一世”处于公元前4000—3600,“早王朝”在公元前3000—2700,又说公元前3100年王国统一,不明白这里写的是什么。
12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