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武帝的时期Ⅰ
司马迁《史记》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五百字 司马迁也未葬于茂陵陪葬区。而且司马迁的死与其生年都不十分清楚。不过,他死于武帝死亡前后是肯定的。有人说在武帝末年,也有人说在昭帝初年,但都没有确凿证据《史记》既没有记载武帝之死,当然也没有记司马迁自己的死。司马迁完成了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五百字的著作,书名本为《太史公书》,《史记》是魏晋以后的名称。当时的书籍是写在竹简、木简、绢帛上的。《史记》不称“卷”而称“篇”,所以应该是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的。 此书的分量可以从一枚竹简的长度和文字数来判断。汉代竹简的长度基本上是一尺,即二十三厘米,一般用于书写公文。 二尺二,即五十六厘米长的简用于书籍;三尺,即六十八厘米简用于律令文书。所以从一束简的长度可以知道其文书大概的内容。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发现了两座西汉墓。一号墓出土了约七千五百枚竹简,二号墓三十ニ枚竹简。二号墓出土了武帝元光元年(前134)的历谱,两墓都出土了钱币,不是五铢钱(元狩四年)而是三铢钱(元狩三年前120),证明是武帝初年的墓葬。一号墓出土的竹简长27。5厘米,宽0。5至0。7厘米,厚约1至2毫米,长度相当于汉的一尺二寸。是由三道编绳编联的简册。 这些竹简中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史记孙子列传》记载了两位兵法家孙子。一位是春秋时期的齐人孙武,另位是孙武的子孙、战国时期的孙膑。一般说的“孙子”多指孙武。孙武效力于吴王阖闾,官至将军,著有兵法十三篇。孙膑效力于齐威王,攻魏时有功。长期以来虽然有着一种否认两位“孙子”存在的观点,但是作为现在《孙子》十三篇的原型的、汉代两部兵法书的竹简都已经发现了。武帝时期,主父偃在论述反战论时曾引用兵法“兴师十万,日费千金”一句,就是《孙子》第十三篇《用间》中“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一句。 此事例也为我们认识同时代的《史记》提供了参考。比照孙子竹简的话,二十七厘米有余的竹简一行以书写三十五字估算的话,《史记》一百三十篇相当于一万五千枚的分量。据说武帝时 东方朔上奏了三千枚的简牍。其文书由两个人抱来,武帝看一遍就花了两个月。《史记》的分量是其五倍,一共有两部,正本埋藏于名山,副本收藏在首都。 竹简本原始《史记》在将来出土之前是无法见到的。本书的叙述至此始终是离不开《史记》的,而欲知武帝以后的历史,我们就不得不依赖于《汉书》。 武帝在位超过了半个世纪,如同谥号“武”所示,他在位期间在四方边境不断地挑起战争。他本人甚至亲率十八万骑兵巡视北边长城,是一位极富行动力的君主。秦始皇时期只不过进行了与匈奴、百越的南北两次战争。武帝的战争目的却是在东西南北全面地扩张领土。 引自 第五章 武帝的时期Ⅰ
40人阅读
阅读改变生活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五章 武帝的时期Ⅰ
司马迁生于龙门。陕西省韩城市以南,在东向可以俯视黄河的梁山北端有一座祭祀司马迁的建筑。...
-
第五章 武帝的时期Ⅰ
司马迁在父亲去世三年之后,成为太史令。 “史”的官职虽说是世袭的,但太史令并未世袭化。升...
-
第五章 武帝的时期Ⅰ
-
第五章 武帝的时期Ⅰ
建立南越的赵佗,在建元四年(前137)死去。早于汉武帝称“武帝”的南越王的六十七年的统治结東...
-
第五章 武帝的时期Ⅰ
武帝之子除了齐王、燕王、广陵王三王之外,还有太子据(又称卫太子、太子),以及与李夫人所...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