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 读书笔记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整理时该做的,大致只有两件事。一是确定物品的弃留,二是设定物品放置的位置。 由于物品都能明确计数,所以如果一个一个地确定它的弃留,一个一个设定它放置的位置,那就必然会达到“顺利实现完善整理”的最终 所谓的弄乱这种行为,从本质来分析,出于人们想要逃避现实的防卫本能。如果你觉得“太过整齐的房间总让人心神不定”,试着认真面对这种不安的感受,或许自己心底真正在意的问题就会浮现。整理过后,房间处于整洁状态,自然会触及自己的心情和内心,而之前极力逃避的问题,不管是否情愿,现在都必须着手解决。 越是擅长收纳的人,越容易堆东西 收纳法的弊端在于,当物品被装起来后,整理的问题看似得到了解决。可当收纳空间再度被塞满的时候房间又会变得杂乱无序,只得再次逃向更简便的收纳法……从而掉进了一个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因此,整理首先要从丢弃无用物品开始。而且,直到“判断”的作业结束为止,都必须要有足够的自制力,警惕自己绝对不要着手去做收纳的工作。 不能按“场所”整理,要按“物品类别”整理 我认为应该按照“物品的类别”进行整理,不是说“今天整理这个房间”,而是说“今天整理衣服”“明天整理书籍”,按物品的类别进行整理。 很多人不会整理的最主要原因是物品太多了。而物品不断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自己拥有物品的数量。而无法掌握现有物品数量的原因,就在于收纳场所的分散。若在这种状态下,依然在不同场所分别整理,那么,整理就永远无法结束。所以,不能按“不同场所、不同房间”分别整理,必须按“物品的类别”进行整理。如果不想房间再次变乱,请务必牢牢记住这一要点。 按个性改变整理方法,毫无意义 不会整理者的三种类型:一种是“不愿丢弃型”,另一种是“不能将物品放回原位型”,第三种是前两种类型的混合,即“不愿丢弃又不能将物品放回原位型”。我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应该用个性这种笼统的标准,而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现象为标准加以划分。 整理是节庆,不必每日进行 整理分两种,即“日常的整理”和“节庆的整理”。所谓“日常的整理”,单纯是指“把使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那些衣服、书籍、文具之类的物品,是人们每天生活中要用到的,并要伴随人们的一生。对它们的整理应是日常整理的主要内容。 在完成“节庆的整理”后,就要做到“使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先设定的位置”“为新增物品设定位置”,这样就能毫不费力地继续保持整理后的状态。抓住了这样的关键,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 重点就是,必须亲自体验过一次彻底完善的整理。只要一次就好,请一件一件地判断,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是该丢弃还是留下,并且设定留下来的所有物品的位置。 当你拥有的所有物品都有了固定的位置时,你就达到了整理的终点。 在清新空气流通的安静空间里,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花茶,这是我回想一天工作的最惬意的时候。环视四周,只见墙上挂着从国外买来的自己最中意的画作,房间的一角摆着鲜艳可爱的盆花,虽然房间并不宽敞,但在四周都摆放着自己喜爱物品的房间里生活,我由衷地感到自己是多么幸福。 Chapter 2 只留下让你怦然心动的,其他统统“丢掉”! 整理所必需的作业只有两项,一项是“丢弃物品”,另一项是“设定收纳场所”。其中,必须坚持“丢弃”作业为先的原则。而且各种作业必须区分清楚,只有完成了一项才能进行下一项 在“丢弃”作业完成之前,绝不能考虑“收纳”作业。 在丢东西前,先思考“理想的生活” 为什么要进行整理?你必须在开始整理之前,去面对和思考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然后,跟随自己找到的答案,终于可以进入决定物品弃留的阶段了。 碰触到的瞬间,是否感觉“怦然心动”? “碰触时有‘心动感’吗?”把东西一个一个地拿在手里,留下令你心动的东西,丢掉不心动的东西。这是判断时既简单又正确的方法。 把同类的物品集中起来,进行一次性判断 把同类物品集中起来,进行一次性判断,这是以最短的时间进行整理的关键。所以,整理时请务必要将“同类物品”毫无遗漏地全部集中在一起。 从“纪念品”开始整理,必然失败 “顺利地丢弃物品的基本顺序”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衣服类,其次是书籍、文件、小件物品,最后才是纪念品。 让家人也变得会整理的妙方 当你对不会整理的家人产生焦躁的情绪时,请仔细地检查一下自己的收纳空间,肯定能找到应该丢弃的物品。你想指责他人不会整理,正表明你自己在整理上存在着疏忽的现象。丢弃时,应该从自己的物品开始。公用的空间稍晚行动也无妨。因此,让我们首先认真地关注自己的物品吧! 对丢不出手的物品说谢谢 为了珍惜真正有价值的物品,必须首先丢弃已经完成了使命的物品。所以,“大量地丢弃物品”并不是不爱惜物品的表现。反过来说,如果把这些物品藏在壁橱或大衣柜的深处,甚至忘记了它的存在,还算是珍惜吗?如果物品也有心情和感觉的话,它们应该一点也不开心。 换季 从此不用再换季的收纳法 即使是不当季的衣服,也尽量不要深藏在衣柜里。那些深藏了半年才拿出来的衣服,看起来状态很差,精神萎靡不振。所以应该不时取出来让它们接触空气和阳光,还要经常欣赏和抚摸它们,并对它们打个招呼:“下个季节拜托了。”我认为,像这样一有机会就与衣服沟通,衣服也会神采奕奕、延年益寿,人与衣服之间的心动关系也能更为持久。 应该留存的书籍 把“进入殿堂”的书籍毫不犹豫地留在自己身边 与书相遇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相遇的瞬间正是阅读的“时刻”,为了不错过这个相遇的瞬间,最好不要在身边保留过多的书籍。 文件整理 “把文件全部丢弃”也没问题 凡是不符合“现在正在使用”“近期还会需要”“需要一直保管”这三项标准的文件,都应该毫不犹豫地全部丢掉。 小件物品 只留下“心动的”,而不是留下“可能会用到的” 小件物品 只留下“心动的”,而不是留下“可能会用到的” 所以请深刻认识到“不知道为什么拥有的物品”的负面性,然后,彻底地贯彻只留存“有心动感”的小件物品的整理方法。 零钱 赶快拯救四散的零钱吧! 正确的做法是只要一发现零钱就立即塞入钱包备用。如果把零钱放入储钱罐,无非是改变了一下零钱的放置场所而已。 种种小件物品 莫名其妙的物品,全部退散! 种种小件物品 莫名其妙的物品,全部退散! 购买手机时的包装盒 用途不明的电线类如果你见到时会疑惑地问道:“这是什么的电线呀?”那这种电线恐怕你一辈子都用不到。 衣服的备用纽扣这种纽扣一般都不会用到。 ● 电子产品的外包装箱 损坏的电视机和收音机 “永远不会来的客人”用的被子这是指褥子、被子、枕头、毛毯、床单之类的物品。 旅行用的化妆品试用装 因赶流行而购买,但束之高阁的保健用品 免费领取的新奇赠品 纪念品 千万别把老家作为纪念品的避难所 千万别把老家作为纪念品的避难所 是的,那些纪念品应该用手接触后逐一丢弃。这样才能正确地面对过去。 照片 比起收藏回忆,不如爱惜现在的自己! 照片 比起收藏回忆,不如爱惜现在的自己! 我相信,空间的使用不该是为了过去的自己,而是为了将来的自己。 现场直击!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存货” 首先要掌握现在拥有的物品的存量,然后将其控制在最低限度。 不断减少物品,直到“适量的感悟点”来临 通过整理后,大大减少了拥有的物品。自己在生活中重视的是什么,以及价值观,都变得一目了然。总之,目标并不在于追求减少物品或者有效地收纳物品,而是以心动感选择物品,以自己的标准过上快乐的生活。 相信心动的感觉,人生将会有戏剧性的变化 拥有大量的物品而不懂得丢弃,这种做法并不是爱惜物品,而是恰恰相反。而通过减量到自己能够确实掌握、面对的程度,物品与你的关系才会充满生命力。丢弃物品,并不意味着过去的人生体验和自我认同就此消失。通过选用有心动感的物品,就能第一次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喜欢什么、追求什么。 Chapter 4 让人生闪闪发亮的“心动收纳课” 设定物品的固定位置,使用后回归原处。这才是考虑收纳工作时的大前提。 丢弃物品前,不可偏信“收纳的绝招” 平心而论,就收纳的真正意义来说,没有一个家庭可以得出收纳空间太小的结论。那些所谓收纳空间太小的家庭只不过是拥有了太多无用的物品而已。如果能够正确地选择物品,那么自己现在居住的房间和收纳的空间正好能收纳留存下来的物品。这就是我所倡导的“整理魔法”。 收纳要“简化至极限为止” 收纳应该简化至极限为止,使自己拥有的物品数量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这就是收纳法的精髓。 不要分散收纳场所 收纳上必要的类别只有两大类,即“按物品的主人分类”和“按物品分类”。 收纳时物品的分类方法和丢弃时的分类方法一样,依次为:衣服、书籍、文件、小件物品、纪念品。 此时的重点是,尽可能安排一人一个收纳处,坚持采用“集中一点收纳法”。 不必理会“行动路线”和“使用频率” 比起使用时的麻烦,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减少收纳时的麻烦。 实际上,收纳场所的决定在先,人的行动适应于后,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配合已经决定好的收纳场所在行动和生活。所以,如果根据现在生活的行动路线来设定物品的位置,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分散收纳场所,从而更容易导致物品的增加。最后甚至连什么地方收纳了什么物品都忘了。 我通常按使用频率把东西大体分为使用频率高的和使用频率低的两大类。若在抽屉里收纳书籍,则把使用频率低的书籍放在抽屉的最里面,把使用频率高的书籍放在抽屉的最外面。 不堆叠,“竖着收纳”才是王道! 凡是能竖立的物品都应该竖着收纳。 不要使用“市售的收纳用具” 总之,如果有普通的抽屉和箱子,就不需要特别的收纳用具。 我最常使用的收纳圣品就是空鞋盒。 “包中有包”的绝妙收纳术 应把相同种类的包套在一起。 首先把材质、大小、使用频率接近的小包组合起来套在一起,在包的把手全都外露的状态下,把它们放入购买时附送的袋子里(如果没有袋子也可省略这一步)。不用时,可将这些提包放入衣柜或壁橱里收纳。所有的包都须放置在显眼的地方。如果在衣柜,就放在上层的搁板上;如果是壁橱,就放到顶柜里。收纳时要像排列书籍那样,把包竖着排列。 手提包要“每日清空” 重要的是,手提包里的所有物品在家里都要有固定存放的场所,并要营造一个让包包好好休息的环境。 大件物品全部收进壁橱里 对于那些占据房间一角、旁若无人的大件物品,也要及时收纳。比如旅行箱、电暖气等家用电器、高尔夫球球具、吉他等乐器都要设法放入壁橱 “浴室”和“厨房水槽”什么都不放 我决定在浴室里不再放置任何物品。从此以后,凡是在洗浴中使用的物品在使用后都必须拿用过的浴巾擦干沾附在上面的水,然后再放到浴室外面的收纳场所。 “不想被人看到的物品”就摆在衣柜里 “不想被人看到的物品”就摆在衣柜里 衣服一买回来就马上拆掉包装和吊牌 衣服一买回来就马上拆掉包装和吊牌 因此,买来衣服后必须立刻去除附带的标签。这是为了表示那件衣服已从商品学校毕业,转变为“自家的孩子”。同时,去除标签的举动也应看作举行一次与商店切断联系的“断脐”仪式。 别小看包装贴纸所制造的“过剩信息” 首先应该立刻拆除商品的包装。(和衣服的标签一样,必须把物品从商品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并作为“自家的孩子”迎入自己的家门。)然后还要拆去那些除臭剂、洗涤剂之类不太美观的外包装的塑料薄膜。人眼看不到的地方也是家的一部分。应该尽量减少那些没有心动感的多余文字,让家里保持宁静又沉稳的气氛。虽然看起来只是一点小事,却能产生惊人的差别,实在没理由不做啊。 越爱惜物品,物品就越能成为“你的好伙伴” 我一直这样认为:“所谓的收纳,就是决定物品居所的神圣行为。” 使人生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整理魔法”的效果 确实,应该对自己的判断充满自信。通过一个一个地接触物品,切实地确定对这个物品是否有心动感,然后再判断这个物品的弃留。在整理的过程中,要经历千百次反复出现的选择瞬间,判断力自然而然会变得更加敏锐。总之,对自己的判断失去自信的人就是对自己没有自信。 在“整理魔法”中,孕育出人生的自信 按现在的标准来看,再怎么说我也不能算是个性格开朗的孩子。我喜欢一个人在校内徘徊,现在长大成人后也改不了这种性格,无论是旅行还是购物,总喜欢一人单独行动,并始终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是“对过去的执着”还是“对未来的不安”? 坦白说,面对这些物品并丢弃它们是一项痛苦的作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重新面对自己过去的荒唐、愚蠢和不理性。 对于现在拥有的物品,我们共有三条可以选择的道路。现在就面对;总有一天会面对;到死都不面对。 你拥有的物品,想帮助你更幸福 物品不只在你得到的时候光彩夺目,在被丢掉的时候更是闪闪发光。 房间洁净,身体也跟着清爽起来 在过去,无论是囤积物品还是无度饮食都没有改变“不满足”的欲求。因为有些人只是把冲动购物和暴饮暴食当作消除压力的一种手段。顺带一提,丢弃了衣服就会感到腹部轻松;丢弃了书籍和文件就会感到头脑清醒;减少了美容化妆品,让卫生间等处的洗手台或水槽变整齐后,人的皮肤就会变得光滑。这些都是我从以往的整理经验中看到的人与物的联动关系。虽然目前还没找到科学根据,但是和丢弃物品一起产生的联动效应确实非常有趣。只要房间变干净了,你自己也会变漂亮,甚至还能期待得到减肥的效果。这么好的事,要到哪里找呢? 在心动物品围绕下,幸福人生就此展开 只要不断丢弃那些没有心动感的物品就行,这是唯一的既简单又能满足内心需要的方法 真正的人生,从整理之后开始 不过,我觉得整理作业应该尽快结束,因为整理并不是人生的目的。 整理是每天都必须进行的功课,也是伴随人一生的工作。”请赶快从这样的想法中觉醒吧。我敢断言,整理作业是能够一口气在短期内彻底完成的。只要“判断该弃该留”以及“珍惜决定留下的东西”,就能一次性彻底地完成整理,一辈子都在自己心动物品的围绕下生活。 对整理怀抱高度热情,像我一样真正对整理感到心动,想借由整理改善这个世界的人,才需要这样一年到头都在思考整理的事,只要有极少数这样的人就够了。故此,请你对“具有真正心动感”的工作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热情吧。或许,这也可以说是你的使命。我想大声地告诉大家,整理非常有助于找出让你从内心深处心动的使命。真正的人生,从整理之后开始。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