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为民族与传统设限
这一章里,萨义德主要阐述了知识分子在这一具有警醒和批判的身份与处于某一认同感民族之间的平衡、矛盾处理。他认为,无论属于哪个群体、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知识分子本身都有绝对的义务去提醒和揭露,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反驳。 他指出,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诞生在一种语言中,且这种语言会伴随终身,成为其知识活动的主要媒介,而这可能会导致知识分子陷入某个特定的语言社群(language community)中,从而容易被政客,被所谓的民族性、民族主义蛊惑和煽动,丢失掉知识分子原本的独立和思考习惯。在这里,萨义德还特别强调了这种伴随终身的语言不只是语言本身,还包括新闻界、出版界等大众媒体所使用的语言习惯、传播方法和暗含的对民族社群的认同。“每个用语暗示的不只是整个文化,而且是特定的心态。” 萨义德认为,知识分子需要在集体思考和个人思考之间掌握界限和平衡,保持理智的心智,不趋附于群体认同和任何道德、政治立场,尽管这些可能是维持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不应该因为团结、与生俱来的忠诚、爱国主义而委诸公众的情绪,绝不把团结置于批评之上。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一定要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冷静、理性、富有逻辑地分析,在足够的时间里思考在集体判断和行动中可能忽略和漠视的所有事情。
社会中存在着许多的广泛象征,而知识分子应当对这些象征采取质疑而非直接沟通的态度。不论是赞颂还是批评,知识分子都有权利和义务去怀疑、去探究、去提醒,而不可“如羔羊般温驯地屈从于具有政治野心、领袖魅力的宣传家”。这里作者提出的不屈从,既是指知识分子应当具有理智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于大众认知和权力诱导下的分析,同时也指面对权威和力量象征拥有高尚的气节和不屈的意志,“绝不因为民族主义而减低他们的批评”。萨义德引用了范农的说法,当地知识分子的目标是要“创造新灵魂”(the invention of new souls),尽管时常被视作“出头鸟”一般的存在(在公众意识中代表成就、名声、荣誉,而当人们批评一个社群的恶行时,知识分子也总是成为众矢之的),但知识分子有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从经验里挖掘出被遗忘的记忆,不可以把自己民族所经受的苦难在不知不觉中强加于其他受害者身上而毫不揭露。
Starl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知识分子的代表
萨义德开篇便提出了最重要也最令人困惑的问题:知识分子究竟为数众多,或只是一群极少数的精...
-
第二章 为民族与传统设限
-
第三章 知识分子的流亡
知识分子应当有意识地主动选择“走向边缘”。 萨义德首先利用经历真实流亡情景的群体、个人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