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堂兄弟
如“生”,最初的意义是“出生”、“生长”。在现代汉语中,又有“指正在学习的人”义(如“学生”、“师生”)。这两个意义之间,找不到直接联系。“师生”的“生”这个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呢?它经过两步:第一步,在秦汉时,“生”是“先生”的简缩。《汉书・贡禹传》:“生有伯夷之廉。”注:“生谓先生也。”在“先生”这个复合词中,“生”是“出生”之意。《孟子・告子下》:“先生将何之?”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第二步,“生”后来又指“儒生”。《史记・儒林传》:“言礼自鲁高堂生。”索隐:“自汉以来儒者皆谓生。”这样年轻的书生也就叫“生”,一直沿袭到现代,学生也称“生”。 “堂兄弟”的“堂”,和“堂”的本义“殿堂”也看不出有什么联系“堂兄弟”的“堂”也是简缩形式。六朝时人称同祖兄弟为“同堂”。《北史・公孙表传》:“二公孙同堂兄弟耳。”北史・崔镳传》:“汝等者宜一体,勿作同堂意。”到唐代省去“同”字,称“堂兄弟”。“同堂”的“堂”和“殿堂”的“堂”意义是有联系的。省去“同”后,单以“堂”表示同祖兄弟,就看不出与“殿堂义有什么联系了。 引自第90页
7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