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福利政治
受这些原因的影响,日本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或以其为依靠的自民党经常被认为带有社会民主主义的特性。“日本型社会民主主义”这一称呼也被用来指代新自由主义言论头前的自民党的政治状态。但是,在政治对抗中受到的社会民主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本身有很大的不同。日本的福利体制、雇佣体制至少和现在的比较福利国家研究中所设想的社会民主主义体制是有很大差别的。 确实直至80年代,日本的失业率均与社会民主主制的瑞典保持了同样低的水平。但是,与瑞典不同,较低が失业率并不是通过积极的劳动市场政策和公共服务实现而是靠雇佣体制中的护送船队式的行政指导以及公共事业必规章制度,形成了一个“公司不容易倒闭的机制。 引自第72页 1958年政府制定了《职业培训法》(现在的《职业能开发促进法》),完善了公共职业培训制度。1960年的《雇佣对策法》中又明确表示将实现全员雇佣作为国家的政策目标,要求国家制定综合性的雇佣政策。此外,1974年失业保险制度被重新审视,并作为雇佣保险制度被重编。在此基础上政府又依据保险特殊会计推进了雇佣改善事业、能力开发事业、雇佣福利事业三项事业。 引自第57页 20世纪40年代大型企业的工资系统中以长期雇佣为前提的基本生活工资的比重增加,这是以电产型工资系统的导人为契机的。进人50年代以后,政府开始着手临时工、中途采用人员的长期雇佣,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是目的之一。三池煤矿大量指名解雇引发了大争议(1960年),政府吸取了这一教训,并为解决高速增长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60年代开始在大型企业中广泛确立长期雇佣惯例。 这样池田内阁(就)明确了先于“皆年金、皆保险”实质化的再分配政策,转向优先“做大蛋糕”发展经济这一路线。池田比起岸更接近石桥,但是和石桥相比,其用增长来代替福利的志向更加明确。池田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也有再分配政策的相关内容,但也只是通过再分配使发放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基础年度(1956~1958年度平均值)的4.8%上升到目标年度(1970年度)的6.1%,从一开始池田就放弃了追赶欧美福利国家的这一目标。 引自第56页
53人阅读
Mokur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章 福利体制与雇佣体制
日本福利体制的规模很小。在日本,由于生活保障的核心在雇佣体制上,所以社会保障的支出被抑...
-
第2章 如何认识福利政治
那么,日本的政治是多元主义还是团体协调主义呢?关于日本的福利政治,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
-
第3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福利政治
-
第6章 生活政治的可能性
可以说,今天日本的福利体制、雇佣体制正朝着三个方向开始解体。 第一种潮流是一方面推进市场...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