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技术电影史
《电影史 理论与实践》第五章 技术电影史 一切艺术形式和传播媒介,都有自己的技术史 电影技术史学家的基本任务,是考察围绕电影机器初期发展的历史环境,以及后来发生的变革 调整 拓展的历史环境。 检验以往应用于电影研究的关于技术变革的主要理论,并且着重考察这些理论在美国电影史研究中的应用。 【“伟人”论和技术决定论】 技术史经常被描绘成一系列以发明家个人的“突破”为中心的一连串技术进化之成功的故事。 “伟人”论只强调技术变革中个人的作用,而排斥或大大简略了对其它因素的研究。 【技术变革的经济学】 新技术一旦在工业中广泛应用,普及过程便开始了 【个案研究:声音的到来——对技术变革的分析】 【对技术变革经济学的重新思考】 科莫利坚持认为,电影机器并不是中立反映世界真实景象的物品。 技术变革是受对世界的想法和信念及它们的运作方式影响的。 历史并不是一种单线进程,而是一种无始无终的复合序列。 科莫利反对基于进化论变革观的分析,而去寻找新技术革新中的裂点,或间断处。 随着好莱坞生产线风格的到来,在20年代和30年代的影片中,几乎看不到深度空间的使用了。直到40年代初的《公民凯恩》,令人振奋的对深度空间的运用才引起人们响亮的欢呼。 科莫利贬低个人在技术变革进程中的作用。个人的存在只与意识形态有关。意识形态是复杂 凝聚 有逻辑可循的形象系统 观念系统 信仰系统 行为系统。 对科莫利来说,技术改造,对于写作电影史是很重要的。
7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