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审美对象的扩展
八弦 (每天忙碌只为一顿饭)
读过 华夏美学(长江人文馆)
庄子和道家哲学很强调“自然”。“自然”有两种含义种是自自然然,即不事人为造作;另一种即是自然环境、山水花鸟。这两种含义也可以统一在一起,你看那大自然,不需要任何人工而多美丽——道法自然 引自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审美对象的扩展117 可见,儒道相互渗透的结果,将审美引向深入,使文艺中对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的创作的欣赏,也蕴含着、表现着对人生的超越态度,有了这一态度,就给现实世俗增添了圣洁的光环,给热衷于人际伦常和名利功业者以清凉冷剂,使为种种异己力量所奴役所扭曲者回到人的自然、回到真实的感申来。这种“回到”,并非要人降低到生物水平,使社会性泯灭,而是要求超越特定的社会性的制限,在感性自然中来达到超感性。这种超感性不只是社会性、理性,而是包容它而又超越它并与宇宙相同一的积淀感性。同时,有了儒道的这种互补,使中国土大夫知识分子更易于建立起其心理的平衡。这平衡不仅来自生活上人与自然的亲切关系,而且也来自人格上和思想情感上的人际超越。 引自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审美对象的扩展117 庄从而极大地打了美的范,把丑引进了美的任们,不管形如都可象,在文艺中,诗文中的物体,书画中的拙笔,园林中的石戏剧中的奇构、各种打破甜腻的人际谐和平字的中和标准奇奇怪怪、拙重生稚、艰涩阻困、以及“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天下)等,便都可成为直美对象中艺术因之而得到巨大的解放,它不必再拘于一般的绳墨不必再斤斤于人工纤巧的计虑。艺术中的大巧之拙,成为比巧远为高级的审美标准。因为所欣赏的并非其外形,而是透过其形,欣赏其“德”——“使其形者”,这也就是“道”。欣赏所得也并不是耳目心意的愉悦感受,而是“与道冥同”的超越的形上品格——真 引自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审美对象的扩展117
49人阅读
八弦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道德与生命074
华人和华夏艺术的美的理想正是如此。它不求凝固的、不变的永恒,而求动态的平衡、杂多中的和...
-
“逍遥游”:审美的人生态度099
如果说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审美对象的扩展
-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关于无意识134
由“人的自然化”达到自由的快乐和最高的人格亦即“以天合天”,而达到“忘适之适”。 亦即是...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生死再反思151
庄以其超是非、同美丑、一善恶雨超乎尘世人际,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屈不同,他是顽强地执着地...
> 查看全部2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