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35 我那时就觉得佛法不像是个宗教,而是一套让人了解内心,甚至宇宙和生命真相的科学实验手册;佛陀也更像是一位超级科学家,找到了帮助人离苦得乐的配方,教人如何一步一步,以自己的身心做实验,开发潜能与智慧,亲身体悟生命的实相。 46 真正的禅修是保持觉性的清明,随时随地都可以修的,和工作、游玩、恋爱都没有冲突。 91 修行证悟不是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要能透过"觉",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认出自己的觉性。 121 真正的智慧,不是来自头脑的"想",而是来自内心更深处的"心"。要让心开始作用,必须停止"想",让自己处于一个很平静的状态,智慧自然会从心内生起。 156 长时间的禅修,甚至会改变大脑的回路和结构,使人的创意,专注力,记忆力增加,能时常处于一种平静、安详、快乐的状态之中。 较深的禅修则是教导我们如何认识我们的内心,如何降服烦恼。再深的禅修则教导我们如何深入心性,亲身体验到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体悟宇宙和生命的实相。 176 藏族人都知道,人断气后神识没有完全离开,绝对不可以触碰,最少要放8小时,保险一点16小时,或是经过活佛喇嘛确认神识确实离开了,才可以擦身体,更衣化妆。人死后全身冰冷,但会有一个地方保持热度,神识离开躯体后,可以触摸判断出逝者投生去哪里了。 233 烦恼不过是一种能量,会自然生起也会自然过去。如果我想去掉它,它就会变得更强烈;如果我不跟着它走,只是安静地看着它,它自然很快就会平息下去。 235 烦恼其实是心里一些能量的聚集,在某些条件的牵引下就会爆发出来,如果自己没有觉察之心,就永远只会去怪罪对方。 236 烦恼真正的起因,是在自己的心里面,不在外面。使我们烦恼的外境,不论是别人说的一句什么话,或是一个车祸、一场疾病,只不过是一个外缘。因和缘加起来,烦恼才会生起。这好像我们的内心一直有一个燃烧着的烦恼火种,任何外缘,像是不同种的油,由眼耳鼻舌身这5个地方泼了进来,使心中的烦恼之火烧了起来,去掉这个内因,才是解决烦恼痛苦的根本方法。 250 认出心中那一个不动的自己,然后通过"觉",一步一步地深入认识烦恼的运作方式,它的起承转合,它的成住坏空,再进而认出它空性的本质,最后能够骑乘甚至运用烦恼的能量。 252 钱财是三度空间中具体的物质,对经济的执着,会把我们卡在三度空间中,无法提升。如果真的做到拥有金钱而不执着金钱,而且也没有因为拥有金钱而产生我慢,那么财法是可能两全的,只是对大多数人不容易做到如此而已。 256 禅修并不属于任何宗教,而是属于全人类的一门科学方法。 264 禅修不是把自己空掉,没有念头,而是要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念头和情绪一起来就能看到,然后不被它带着走。 禅宗常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就是说,不怕东想西想,就怕不知道自己在乱想。 265 佛门中将我们的心分为8个意识。眼耳鼻舌身,这5识是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接口。我们能思想的意识,称为第6识。我们的自我意识,称为第七识。我们经过前5识输入,第六识判别,然后将一切信息储存回一个巨大的、超越时间空间的大储存器中,称为第八意识田,简称八识田。 储存的信息和记忆就像种子,在条件具足下就会发芽生长。不只是今生所作所思,包含过去生生世世的记忆,都藏在这里。 最浅的八识田是我们今生的记忆和潜意识,通过觉照,会逐渐深入,接触到过去生的记忆;再深入,则会进入所有众生共同的大记忆库,体会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270 要深入心性,需要进入觉的禅修的第2个层次——"觉观"。也就是看着、观察的意思。方法是放松地、清楚明白地觉观自己的念头,情绪,烦恼,看着自己念头起落,观察自己情绪与烦恼的生起、住留、消失。不做任何分析,只是单纯地觉观。 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情绪和烦恼,只不过是一团团自生自灭的能量,只要我们放松地观看着,不想去阻断烦恼,烦恼其实会自然消失。 深入"觉观",是指你学会了运用烦恼的能量来练习禅修,有时你会看到烦恼背后的故事,最终会体验到禅宗常谈的烦恼即菩提,你会发现大的烦恼,真的是深入觉性之海,生起大智慧的好机会。你对烦恼,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认识。 271 方法正确,一定会升起慈悲和智慧。方法错误,会生起我慢、自大,或是冷漠,什么事都不想做。 275 如果你修行正确,时常保持在觉的状态中,面对各种人各类事物的时候,慈悲和智慧会自然升起,并不需要费力。 280 再深入觉性几年,你会开始发现你在这里,是因为被你的肉体、你的大脑,你的感官给限制在这个世界里了,这个世界,它像梦一样,并不是真实的。 281 你会发现,痛苦烦恼其实是我们的一种感觉。用科学来说,它不过只是能量的暂时汇集。 让我们带着觉,轻松地觉观着烦恼,烦恼的能量会自然回归本性。 当烦恼生起,你不会随着它而抱怨、痛苦,而是会像第三者一样觉观着它,也就是观看着这个烦恼到底在哪里?强度如何?哪里来的?如果烦在心里,心在哪儿?会慢慢开始了解烦恼这个东西,就跟我们周围的万事万物一样,全都是能量的组合。 我们看到周围的一切、以为是固体的东西,其实都是一种能量在振动,然后通过我们大脑这个接收器,将影像慢慢聚合起来,所以觉得一切都是真实的。 当我们亲身体验到这个世界是虚幻的时候,就会明白自己的烦恼也只不过是能量的起伏。 任何一种波动,音波,声波,烦恼的能量波,不去理它,它过一段时间也都会回归平常,那种平常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 这不表示不会生起烦恼情绪。修行并不是把自己变成块石头,被戳一刀也不痛,什么都没感觉,不是这样的。悟后我们还是会笑,还是会哭,但不会搁到心上,也可以说是会痛,但不会苦。 283 智慧不是个东西,而是当我们面对外境时,从心中产生的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能力。怎么修出智慧来呢?首先要经验到觉性,开始认识自心的运作模式,但我们很放松地和我们的觉性融为一体的时候,我们的心,会自然地综合我们过去所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有智慧的决定。但是,当我们的心过于紧张,忙碌,烦恼,或者左脑思维过多时,我们这种智慧的能力会明显下降。 296 她发现人在大自然中,尤其是能量磁场特别好的地方,心很容易静下来,而当人静下来,烦恼和自我意识都会自然减少,爱心和灵感创意会自然显现,使事业和公益做得更加成功圆满。 308 菩萨就是觉悟到这一切是一个脑调频出来的世界,但是又对众生有情,不离开生活,家庭,事业,留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一方面圆满自己的修行,同时成就他人的修行。这样的生命体,就被称为是菩萨。 释迦牟尼佛的一位弟子问他这个世界是怎么出现的。佛说本来就有一个觉性的海洋,一个有觉知的原始的能量体。这个觉性能量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很平静,很简单地存在着。 312 书名 331 生活中随处的觉,便是最深的闭关。 333 自己没有足够的心量和与包容,所有能引起我们烦恼不快的事物,都可用来提醒自己,我自己内心还有这些不好的情绪存在。 334 魂不守舍,就是不知不觉,就是没有觉。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