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士行:饥饿
其时,过士行是《北京晚报》的名记者,负责戏剧报道。北京人艺的戏,他一个不漏地看。其中以林兆华的戏最为前卫大胆,算是先锋之一。通过采访,过士行和林兆华成了朋友,常在北京人艺三楼的办公室抽烟聊天,“一部自攒的音响放着一些苍凉的曲子,桌上摆满了剧本”。在这间小屋,过士行决定自己写一出戏,一部寓言式的话剧。 ------------------------------------------------------------ 《鸟人》前后改了5次。过士行那时已经留起胡子。1993年初一个晚上,他在人艺后楼一间小屋,把剧本朗读给朋友止庵听。止庵后来回忆说:“我当时第一个感觉,全部人生对于文学家来说总都不会浪费,都将在他笔下次第展开……那天直到三四点我才回家,记得是很冷的一夜,但我很替朋友高兴。”《鸟人》在当年上演,一时轰动,门口排起长龙买票。过士行决定辞职,专职写剧本。 ------------------------------------------------------------ “我不想种地,尽管陶渊明种过,诸葛亮种过,我还是不想种,特别是不想在异乡种。再说他们是玩儿票务农,我得专业屯垦,这里面的劳苦他们哪里体会得到。后来不论是以车工为生还是以编剧为生,才知道这都比种地还难,天下本来就没有容易的事,只要你想把它干好。” ------------------------------------------------------------ 过士行从不回答是非黑白。他的朋友,评论家李静说:“过士行的戏剧人物及场景是极其边缘的,然而内涵所涉却触及了公众关注的精神核心。他从不采取黑白分明的‘道德冲突’与‘真理激辩’模式,而是在灰色地带进行‘多重真理’的立体呈现。” ------------------------------------------------------------ “一个有良知的作家,是坐不住的”。 ------------------------------------------------------------
4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