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九年黄河大修
至正四年黄河大洪水
至正四年(1344)五月,阴雨连绵,黄河水冲坏了白茅堤、金提等,引起大规模的泛滥。黄河的一部分经过开封后往北横冲直撞在山东半岛北部注入渤海。黄河被分成南北两部分,夹在这中间的地区被泥土覆盖。灾害波及华北平原的广大地区,山东、河南各地开始爆发饥荒。此后的至正八年、九年,黄河都连续泛,带来巨大的灾害。元朝政府内部围绕如何治理泛滥的黄河展开论战,最终没有一个结论。 从维持大运河这一角度提倡须对黄河进行大规模改修的是负责大运河运输的漕运使贾鲁。至正四年洪水过后,贾鲁奉命视察河道,考察地形,确认受灾地点,由此确定了改修工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作为漕运使他掌握了漕运的实际情况,向朝廷提出了二十条改革方案。 引自 乞丐与富商 至正九年大修黄河
至正九年洪水过后、他所提出了“塞北疏南”的治水方针。堵住山东半岛北部泄漏出的黄河水,把所有的河水集中到南面使南流的黄河水通畅,把会招致大运河功能减弱的泥沙冲到大海里。 这一彻底的改修方案在政府内部招来坚决反对。负责改修工程的工部尚书成遵为反对派的代表。成遵对黄河流城进行考察后提出反对黄河改修工程的意见,称“山东一带,连岁歌收,百 姓困苦已极、调集二十万众,骚扰民间,是顾及民生。将来祸变纷乘,恐比河患更为严重”。 当时元朝政府的实权掌操在右承相脱脱的手中。脱脱采取了贾鲁的意见,罢免成遵,提拔贾鲁充任工部尚书一职,负责黄河改修工程。整个工程从河南、河北征集了15万壮丁,又从军队调出两万人填补,整个工程从至正十一年(1351)旧历四月开始到十一月才最终完成,黄河的改修工程获得成功。但是也是由此,元朝落入了走向自取灭亡的因果关系的旋涡中。 为了稳定国家基础而开展的黄河改修工程,需要举国一致才可进行。由于在连年谦收危机四伏的河南、山东地区进行大规模土木工程,所以在工程负责人贾鲁当初设想的计划中包含了向劳力们发放粮食作为每天薪水,为日渐艰难的当地居民提供生活口粮的方案。 但是该项工程最终却是在脱脱的强制下获得批准,对此政府内部尤其是担当该项工程的工部内部存在着一股反对势力。恐怕就是这个原因,使工程的进行没有获得充足的财政支持。执政者的不和谐,造成无法向劳动者支付充足的薪水,工地上的各种矛盾给劳力们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引自 乞丐与富商 蒙元经济崩溃
被红军切断大运河,被张、方两政权控制了海路的元从统治层面来看可以说回到了攻陷南宋之前的状态。元控的地区只剩下与蒙古高原相连的大都周围的华北平原、过去忽必烈攻陷的云南了。 而且元朝的统治者已经失去了一个世纪以前蒙古人所拥有的游牧民族的气概,也没有从“秦岭一淮河线”以南地区征收纳贡的意志和实力,甚至连回到南北分立体系都已经不可能了 引自 乞丐与富商
90人阅读
韩宝实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蒙元白银本位之建立
元朝时候的经济体系以维吾尔族和穆斯林商人经营的白银作为价值标准。他们完全从商业活动中收...
-
至正九年黄河大修
-
刘福通在本书中死去活来还令白莲教教主之位乱了套(第61页)
P61页,第二自然段说白莲教教主刘福通1351年叛元起义死了,白莲教暨红巾军失去了教主。第四自...
-
形成秩序的能力、把个人定位在秩序中
当按照农工商职业基础形成的社会结构开始瓦解,社会开始流动以后,被称作土大夫的知识分子们...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