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语音错乱
现在得到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我们很难把发音层次的障碍和音位层次的障碍区分开来。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对于正常人的神经语言学研究的证实。例如,Gandour等(2000)的研究表明,当本族语为声调语言的人听到与他们的母语声调相吻合的迅速变化的音调时,他们大脑左半球额叶岛盖(即传统的布洛卡氏区)的代谢活动会远远大于以往被认为负责音位处理的颞叶。但是,当他们听到与自己母语的声调不吻合的快速变化的音调时,他们的大脑左半球额叶岛盖就不会呈现出代谢活动的增加。例如,让中国人听泰语声调的表现就是如此。尽管泰语和汉语都属于声调语言,但是两者之间的声调模式不同,这说明大脑左半球额叶岛盖区域也与声调的处理有关,而声调属于音位系统的范畴,因此,大脑的额叶和颞叶都同时参与语音的处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发音和音位层次的明显差异。 引自 6.1.2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语音错乱 有意思!我真的很喜欢看到汉语和东亚语言的例子(´・ω・`) 我想了解汉语相关的语言学研究,这样才容易对我学的东西保持热情。
144人阅读
//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5.4.1 Gall的颅相学理论
Gall还出版了许多的医疗案例著作,列举了许多失语症患者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功能定位”理...
-
5.5 20世纪上半叶:大脑整体功能学说的兴起
从20世纪初开始,大脑与语言关系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有关失语症研究的文献迅速增加...
-
6.1.2 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语音错乱
-
6.2.1 语音错乱
早期的神经语言学关于语音错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1)不同类型的失语症患者在...
-
7.1.3 动词与名词
在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中,名词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动词的数量,但是,从总体而言,动词的使用频率...
> 查看全部2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