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卡202104160298】
而个体的每一个反应、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冲动都是其生活态度的具体体现
生命总是这样,源源不断、川流不息,绝不会轻易屈服于外界阻力。
有了具体的目标,有了对成功的希冀,个体就会信心满满,克服障碍。
有生理缺陷的孩子总是把自己的经历与缺损器官联系起来。比如,患胃病的孩子对食物有着异常的兴趣,视力欠佳的孩子则热衷于一切可见的事物。这种痴迷与个体的统觉完全一致。因此可以这么说,要想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只需要知道他哪个器官受损即可。
要想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只需要知道他哪个器官受损即可
事实上,器官自卑完全是源于自己的统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要知错必改
儿童往往要为自己早期形成的错误认知付出昂贵的代价。尽管如此,他们却很少得到正确的引导。父母对这样的后果要么是全然不知,要么是不肯承认。因此,孩子只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自行摸索。
必须强调的是,任何形式的惩罚、责备或说教都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孩子和家长都不清楚哪些方面需要改正,那么,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如果孩子不理解自己为什么受罚,那么,他只会变得更加狡猾,更加懦弱。而且他的原型也不会因为惩罚和说教而发生任何改变。
他缺乏社会兴趣,因而总是把精力放在生活中无益的事情上面,而这一点与缺乏勇气和性格懦弱是分不开的。然而,他自己对此并不知晓。那些关注无益事物的人常常害怕黑暗,害怕孤独,总想和别人待在一起,这恰恰就是懦弱的表现
在某些情况下,每个人都会感到力不从心。生活中的困难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无法独自面对。
猩猩、狮子、老虎之所以可以离群索居,是大自然赋予了它们自我保护的能力。但是人类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动物般的力量,因此只能过着群居的生活。可见,社会生活的源头恰恰是个体能力的欠缺。
独处中的个体会发现自己在能力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然而,在一个结构合理的社会里,他的这些缺陷都会得到很好的弥补。
生理缺陷可以通过合理的营养和妥善的治疗来弥补。所以,导致不良后果的往往不是生理缺陷本身,而是患者对待缺陷的态度。
儿童的原型特征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加以辨别,如特殊的爱好、逞强好胜、不甘平庸,等等。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对自己的言谈举止很不自信,因此总想离群索居。他们不敢面对新的环境,总想待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无论在学校、家庭生活、社会中还是个人婚姻方面,都是如此。他们总想在自己狭小的领域内闯出一片天地,进而实现自己的优越目标。这一点在很多人身上都暴露无遗。然而,这些人都忽视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任何人,要想成功,都必须准备面对一切,都必须能够应对各种局面。如果有意回避某些环境或某些人员,无异于自己给自己打分,自己给自己颁奖,这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公共意识,必须不断接触社会,不断接触新生事物。
通过仔细观察,心理学家往往会在人的身上发现种种矛盾之处。这种矛盾也许就是自卑的体现。我们还必须观察这个问题人物的言谈举止,观察他在与人相处时是否得体,在待人接物时是否犹豫,是否还伴随着某些肢体语言。这种患得患失的态度经常会在其他生活场景中表现出来。很多人都是这样,进一步,退一步,而这正是强烈自卑感的标志。
我们的整个工作就是要训练这类人物摆脱犹豫不决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是及时鼓励,而非打击。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有能力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这是树立自信心的不二法门,也是治疗自卑的唯一方式。
假如我们对自己的现状非常满意,就不会去追求优越,就不会去期盼成功了。
生活就是要实现某种目标或达到某种状态
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也在努力,也在奋斗,他们自视甚高。在他们看来,如果条件允许,绝对能够有所建树。当然,这不是真的,这只是幻想而已。可是,我们都知道,人类往往会沉湎于幻想,难以自拔。这对于缺乏勇气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这是因为他们总是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他们自知能力有限,于是选择绕道而行,回避矛盾,逃避困难。因为躲避,无须直面问题,因此,他们显得非常强大、非常聪明。
类似的症状也出现在神经症患者的身上。例如,由于前一天晚上失眠,第二天无力完成本职工作。这时,他们会觉得公司不会要求他们去继续完成无法胜任的工作。他们会抱怨说:“要是睡眠正常的话,哪有我干不了的事?!”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郁郁寡欢的焦虑症患者身上,焦虑症让他们变得飞扬跋扈。事实上,他们是在利用自己的病症控制他人,因为他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人,随时随地都要有人陪伴,而那些陪伴他们的人只能根据他们的要求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他们会抱怨说,自己身体虚弱,体重在天天下降,等等。然而,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的强者,因为他们主宰着健康人的生活。这没有什么好惊讶的,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弱点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扪心自问一下:在我们的文化中,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只要他们能在关注自己的同时也关注他人,就能圆满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只有通过抱怨,她才会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满意。
有时,温顺作为一种美德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
我们的文化却并不偏爱被惯坏的孩子。
所以,选择比自己大很多或者根本不适合结婚的人(如已婚男女)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也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特定的生活环境衍生出特定的生活风格
总是害怕自己能力有限难以胜任某工作,于是,便不分昼夜拼命学习,致使自己劳累过度,最终只好辞职了。
他总是低估自己,总是觉得身边的人和新的环境对自己不太友好。
他总觉得朋友更喜欢别人,因此永远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他总是疑神疑鬼,总拿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阻碍友谊的发展。
自卑感是不可能根除的
这种人最大的问题在于认知偏差、常识匮乏
早期记忆并不是原因,而是线索,它让我们知道了过去发生的事情,也有助于我们预测事态的发展。
心态不是先天的或者遗传的,心态是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做出的不同反应。
,这也是原型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心智未开的女孩开始忌妒男孩的特权,开始模仿男孩。
只有当父母自身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只有当他们懂得教育的目标必须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社会才能进步。
因为上学的目的就是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毕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
他们抱怨工作条件差,待遇也不好;他们一会儿说社会很冷酷、没人支持他们,一会儿又说当时实在是饥渴难耐、不由自主。
在处理这类病例时,最重要的是“认同”二字,即换位思考或将心比心。
对于这样的人,要尽量去鼓励她,鼓励她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
如果一个人从未被剥夺过什么,那么他永远都不会有充实富足的概念。
爱情本身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爱情观。
只有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之上,爱情才能走上正轨,婚姻才能顺风顺水。
。婚姻本无胜负之说,婚姻中根本就没有征服者的容身之所。在婚姻当中,真正需要的是关心对方,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利用两性关系来满足自己的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是十分愚蠢的,也是十分荒唐的。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人不是在寻找配偶,而是在寻找牺牲品。
他会感到自卑,他会想到逃避。
哪本书能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美满的婚姻?
约会中无故迟到的人是不能相信的。
有一个法国人曾经说过,在所有的动物当中,只有人类会在不饿的时候吃饭,会在不渴的时候喝水,会随时随地与他人发生性关系。
自卑情结产生了逃避的欲望,而逃避的欲望又表现为优越情结。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