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悍记相关
等到了18世纪中期、当大卫・加里克( David Garrick)的作品问世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加里克的作品比较忠实于莎士比亚的原著,但更加坚定不移地利用喜剧演出“宣扬体面和激发美德”。不同于复辟时期的演员兼经理,加里克和他的后任们不大愿意去改动莎士比亚的语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尊重、爱戴这位剧作家,把他当作有别于凡夫俗子的天オ。然而,出于尊重莎士比亚的道德观和感受力,他们下决心删除喜剧中可能引人不快的东西。加里克在1754年将《驯悍记》(1590-1591)改编成《凯瑟丽娜和彼特鲁乔》,就是这方面最明显的例证。这部剧完全砍掉了原作中的“序幕”;在原作的序幕中,凯特与彼特鲁乔的故事就是一群演员在醉醺醺的补锅匠克里斯朵夫・斯赖面前上演的一场戏。这个18世纪版本背景华丽,视觉上显得更加富丽堂皇。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加里克改变了人物(虽说基本上保留了莎士比亚原作中的对话),删除了彼特鲁乔的暴力行径,暗示凯瑟丽娜一开始就爱上了他。这位彼特鲁乔(由亨利·伍德沃德[Heny Woodward]扮演)是一位完美的绅士,他“怪诞的性情”(用于驯服凯瑟丽娜)仅仅是“为了特定的场合”而存在。在情节方面,只有莎士比亚臭名昭著的结局一一凯瑟丽娜的“臣服”需要加以改动:她就为妇之道发表的那番议论,如今变成她对自己妹妹的告诫,这番话不是由打赌引起的,而是由“立场正确”的一种女性信念引起的,即,她相信丈夫道德高尚的用意。她在原剧中的其他讲话内容,如今由彼特鲁乔说出,这番话被改造成通情达理的男性劝诫,这些改动是否真的让莎剧减少了性别歧视,是值得怀疑的,但它们的确使之更符合浪漫的和文雅的喜剧传统。 引自 绪论 “喜剧”向悲剧靠拢的情况:《驯悍记》中的凯瑟琳饱尝羞辱,可如是观之,一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被摧残。 引自 尾声
19人阅读
八六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绪论:悲剧喜剧分类法
在16世纪,这些总结成为区分喜剧和悲剧的规则: 悲剧和喜剧的差别不一而足,最显著的莫过于以...
-
驯悍记相关
-
双关语
“双关语之于莎士比亚,犹如发光的雾气之于旅行者;他在全部历险过程中追逐着它走,它注定要...
-
19世纪莎剧同人
莎士比亚的人物深度超出了舞台的需要,这种观念为浪漫派所着迷,到了维多利亚时代仍然大行其道...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