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对话?
© 本文版权归作者米茶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发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 (公众号名:“米茶的小窝”),链接如下:
01
书如书名——《与病对话》,讲的是疾病。在多如牛毛的医学书籍中,本书还是很有特别之处的。作者没有赘述医学理论知识,而是列举了亲身经历的近40个非典型医学案例,让读者从另一个维度去了解医学和艺术、医学和人自身之间的关系,人和病该如何共处,甚至,该如何共生。
案例涉及病症广泛,包括心理疾病、感冒发烧、上呼吸道感染、胰腺炎、便秘、尿血、荨麻疹、先天性心脏病、胆结石、肠梗阻、慢性带状疱疹、狂犬病、瘢痕体质、阿尔茨海默病、酒精中毒等。
这些疾病还比较常见,并无奇特之处。特别之处在于一些治疗方案,与常见治疗方式有所差异,药物干涉较少,更多的是采用一些类似中医的手段,或者是以意外的方式自愈了。所以,这是一本给人希望和光亮的医学书,科普性与趣味性并存,心理学与哲学意味兼具。
比如:
神奇的颠簸疗法:一个因急性肠梗阻而命悬一线的病人,在长途转院的过程中,由于山路崎岖不平,病人在车里颠簸得厉害,颠簸产生了按摩效果,最后不治而愈。用按摩治疗感冒发烧。靠绘画诊断并治疗身心疾病。
作者胡冰霜,华西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预防医学博士后。行医40多年,专业从精神医学到预防医学,再到全科医学,先后到过蒙古国、摩洛哥、摩尔多瓦、美国、保加利亚等多国从事医学学习与实践。
胡医生曾经迷恋西医,对药物的信仰也经历了几起几落。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深知生死如昼夜。同时,也目睹了无数生命因信心、勇敢、坚韧、宽阔而得以继续,看到了个体康复力的顽强与生命力的连绵不绝。
胡医生希望借这本书告诉读者,身体是奇特与复杂的,解读一个人的身心犹如解读复杂的天书,从来就没有相同的副本。
要相信生命力自身的强大,也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无论怎样都要竭尽全力,若老天也有意,那么奇迹就会发生。
02
其中,有几个案例印象深刻。
(1)缺水导致昏迷不醒
2004年盛夏,一位93岁的老人已经昏迷三天三夜,喊不醒,期间没喝过水,没吃过东西,也没解过大小便。老爷子平时没啥大毛病,生活自理、能沟通、看电视。
胡医生仔细观察老爷子的状态,也做了基础检查,没发现任何异常。
就在胡医生以为“这可能是老人自然而然的生命终点”时,保姆的一句自言自语引起了她的注意:“爷爷平时睡着了都要流口水,这两天没流,枕头上干干净净的。”
胡医生忽然意识到,昏迷可能是因为缺水。
给老人喂了点平时爱喝的广柑水,五六勺之后,老人的眼皮动了一下,喉咙里发出“嗯嗯”的声音,老人慢慢苏醒。
书中给出的医学解释及建议:
缺水即缺血。一旦人体内的循环血量不足,心脑血管可能就会缺血,人会出现意识问题甚至生命危险;缺水还会导致血液粘滞度升高,诱发脑、心、肺、肠等出现血栓、梗塞。对老年人来说,包括“渴”在内的一切感觉都会变得越来越迟钝。
除了水,也要注意补充盐分,缺盐会导致缺水。这也是为什么医院急诊室对病因不明的危重病人会先吊上盐水瓶的原因,因为不管是什么病,维持身体循环都是抢救生命的第一要务。
(2)量吃点发酵食品
一名60多岁退休女高级工程师,一辈子信奉科学主义,身体稍有不适就使用抗生素,生活洁癖。消瘦、苍白、没力气,失眠,胃口差,时常腹胀、腹痛,一天三五次大便且不成形,稍不小心就腹泻。
中西医都建议她清淡饮食,低脂低盐,忌生冷酸辣和一切刺激性的东西,如辣椒、豆瓣、大蒜、生姜、花椒、水果等。
于是,她几乎天天只喝白米粥,只加点儿盐。结果体重越来越轻,身体越来越虚弱,上楼梯越来越慢,走路时飘飘欲仙,脚踝肿得一掐一个坑,鞋也穿不上去。
胡医生认为她可能缺乏益生菌,就让她试着吃些发酵食品,食品清单包括:豆豉、豆瓣、腐乳、泡菜、醪糟、酱油、醋、葡萄酒、啤酒、酸奶、奶酪、酵素、纳豆等。
女病患开始关注益生菌和发酵食品,买了一些上好的食材,自己开始做豆豉、腐乳、泡菜、酸菜、甜酱。由此走上自然主义生活道路,远离洁癖的束缚。身体状况日益好转,几年后,回到原来的单位兼职,余暇时健身、跳舞、旅行,充实而忙碌,消耗体力,睡眠也变好了。
书中还举例:常有外国游客不明原因地发生“旅行者腹泻”,也很可能是由于体内缺乏酸奶、奶酪等惯有的益生菌群而引起的。
书中给出的医学解释及建议:
人体由于缺乏益生菌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腹泻。
微生物与人体相生相克。肠道中的菌群种类成百上千,旨在帮助人体消化吸收。这些菌群约占大便重量的几分之一,天天都会被排出体外,所以要及时补充肠道菌群。
不可滥用抗菌素(过度使用抗菌素,肠道里的正常菌群会被杀死,而条件致病菌就会开始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
提倡用安全的方法自制发酵食品(市售的发酵食品多为批量生产,为防止腐烂,会加入防腐剂,但若过量,会抑制肠道益生菌;
自然平衡的饮食为佳;过度洁癖不利于健康;生活应充实、适量运动。
(3)烫伤后如何紧急处理?
1979年盛夏,胡医生和表姐妹们在家里聚餐,用高压锅煮稀饭,揭锅盖的时候,高压锅炸裂,一大片热腾腾、白花花的稀饭沿着表姐的腹部往下涌,表姐疼得大声尖叫。
胡医生一把将她拽进卫生间,提起冷水管对准她的肚子就开始冲。自来水来自大院里的一口深井,大夏天里也冰冷刺骨。几分钟后,她的肚皮、大腿上起了大片大片不规则的红斑,略有凸起。冲水只要稍停,就痛得大叫,胡医生只好继续给她冲水,直到天黑。疼痛慢慢减轻了些,但还是不能停止冲凉水。于是,找了块浴巾搭在她的肚子和大腿上,让冷水慢慢地淌过浴巾,以便持续冷敷。入夜后,把水开得越来越小,最后变成滴滴答答地滴上去。到下半夜,把水管关了,只将湿浴巾盖在她身上,继续发挥冷敷的作用,直到第二天天亮。除了肚子、大腿周边的皮肤有点儿泛红外,身上几乎没留下什么痕迹。
书中还提到了其他几个烫伤案例,也都是采用冷水冲淋这种方式紧急处理的。
书中给出的医学解释及建议:
在反复观察和考虑冷敷对烫伤的神奇疗效后,对严重的烧伤、开放的创面,比起烤电这种烘干疗法,或许泡在水中治疗会更好。
水温可灵活调节,以冷到患者刚好不觉疼痛为度。水中若能加点儿类似鸡蛋清的物质更好。
(4)便秘的自然疗法
病患是个外国人,刚到中国不久,便秘了十几天。胡医生从饮食、活动和放松三个方面给出了治疗方案,最后建议他:“你干脆找个西餐店吃点儿地道的西餐吧。”吃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东西,可让胃肠感觉舒服自在。而且,奶酪、沙拉等还能补充益生菌,有助于肠道微生物的平衡。
这个外国人立马上找到一家西餐店,吃了蔬菜水果沙拉、三明治、双份罗宋汤,晚饭又吃了牛排、芝士蛋糕、双份奶油汤。晚上,带着一大瓶矿泉水到校园里去散步,走了几小时,全身上下慢慢都放松了,后来就觉得便意越来越紧迫,回家后稍加想象就解决了。
书中给出的医学解释及建议:
除了高龄人群外,大部分便秘都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关。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需要心理调节,再辅以体力活动来放松身体,身心和谐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便秘的自然疗法:饮食、活动和放松。
若自然疗法都无效,就去药店买一支开塞露,开塞露由起润滑作用的甘油和负责刺激的山梨醇组成。
(5)绘画治疗身心疾病
胡医生做过精神科医生,在深入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进入绘画领域,也因此开始研究探索用绘画治疗心身疾病。尝试让病人用画笔表达自己,通过患者的绘画,能推测出大致病因、了解心理问题,也通过绘画治疗疾病。
一位男病患,无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症状,最后经过了巨大的努力,终于在纸上画了一个绿豆大的小点,“那就是我”,与之对应的,则是西瓜一般巨大的“老婆”。这个绿豆般的点,暗示了这个男子身上的各种症状,这个曾经接受过结扎手术的男人,时刻觉得自己的男性尊严和力量受损,通过画,胡医生找到了病因。
除了绘画,书法、瑜伽、太极拳、文学等都有着相同的功效。作者说:“无论怎样负面的心理体验,若能以纸和笔为媒来表达,就算是有了建设性的出路。”
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便是胡医生的母亲。
从30多岁起,母亲就出现出现贫血、重度失眠、白血球减少、功能性子宫出血;53岁,开始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阵发心房纤颤、左心室肥厚等症状,被诊断为高心病、冠心病。此后,三天两头住院,平时采用多种药物治疗,人也易恐惧和烦恼。
60岁时,开始练习太极拳,后又开始学习书画,上书法课,学国画,欣赏画展,观摩师友创作,参加户外写生。数月后,开始独立创作,作品渐渐受到欢迎,在书画展中多次获奖,并为国内外爱好者收藏。70岁时,在一所大学从事中国艺术教学,指导留学生学习和创作中国传统书画。
也因此开启了身体上的第二个春天,心灵的专注和舒展,让她丢掉了诸多病痛,身体日渐康复,求医问药的时日越来越少,生活也平添了更多幸福和意义,活得宁静潇洒。胡医生在写这本书时,母亲已经82岁,虽已白发苍苍,但独立生活,身心俱佳。
胡医生的好友——四川美术学院书画家黄原教授也有着类似的经历。1950年,被确诊血吸虫肝硬化;后来还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黄教授与肝硬化相伴50年,却不和医院打交道,不吃任何中西药。泰然处之,隐居在山水之间,以“糊涂疗法”应对,信奉自然主义的生活理念,认为清寒简朴即高贵,每天五点半起床,清晨画画,上午读书,下午或会友或出门,生活过得优哉游哉。
黄教授对待医疗的态度也许比较极端,但神奇的身体却与这种极端的方式和平共处了,人自身的精神康复能力可能是无边无际的。
书中给出的医学解释及建议:
大部分心理疾病都与焦虑有关。像高血压、冠心病等典型的身体疾病也是由长久、高度的焦虑引起的。
绘画、文学和艺术能让人全身心倾注其中,付出体力与心力,缓解焦虑,有助于人发现自身的真相、潜能、价值,发掘新的生活意义,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成就感。许多人凭借绘画的契机与外部世界产生了联结,渐渐地走出自我的囹圄。
03
附上书中其他一些建议:
- 感冒
一般的呼吸道疾病不需要复杂的检查;不需要用抗生素或很贵的药,最经济实惠的对症药是抗病毒冲剂 ;多运动以增强抵抗力;注意保暖。
- 输液
只有以下三种情况才是必须输液的:腹泻、呕吐非常严重导致无法饮水,出现脱水症状;身体休克,器官功能严重衰竭,需要抢救;病人需要用的药必须从静脉进入身体才有效。
- 疤痕体质
有疤痕体质的人:
尽量不要做打耳洞、割双眼皮、酒窝等手术;肠道手术后更有可能发生肠粘连;
易患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易药物过敏,吃药、打针、输液时都要慎重。
- 皮肤过敏
有过敏体质的人:
可用可不用的药不用,哪怕是维生素;可打可不打的针不打;可做可不做的手术不做;
常伴随瘢痕体质。整容、打耳洞等行为都可能造成意料之外的结果。
- 按摩
书中提到好几个案例,都是用按摩治疗的。
按摩有很多好处。按摩时要以舒服为准,千万不可过度。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中医提倡舒筋活血,全身按摩、保持气血通畅很重要。需要关注酸、麻、胀、痛、僵硬不适的地方。
腹部柔软的,表示肠胃比较好,胀硬的话可能是因为淤堵,可以用按摩增加肠胃运动。
- 药物的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用药须谨小慎微。
书中提到:
抗高血压药波依定会引起顽固咳嗽;
抗菌素氟哌酸会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抗过敏药泼尼松会引起肢体震颤;
狂犬疫苗是从鸡蛋里培养出来的,鸡蛋过敏者慎用。
By 米茶
@ 墨西哥
2021年4月5日
微信公众号:米茶的小窝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