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培根:理论应用于实践,思维是观察的助手
漠然与顺从的东方精神
无论是斯多葛学说,还是伊壁鸠鲁学说——一个坦然接受失败,一个在欢乐的怀抱中忘掉失败——两者都是关于在征服与奴役之下如何求得幸福的理论。
芝诺的冷漠无欲哲学建立在决定论基础上(宿命论),斯多葛派认为,人们为生存而做的斗争注定最终要极不公平的归于失败。在这样的情况下,冷漠无欲是唯一合理的生活态度。如果胜利根本无法实现,那么就应该对其不屑一顾。活得平和的奥妙在于:不强求成就能完全满足欲望,而应将欲望降低到与成就持平。(奴隶埃皮克提图的腿)
一壁鸠鲁并非享乐主义者,追求智力上的欢愉,而非感官上的快乐。快乐应使灵魂到了安宁与平和。
培根坦然接受一壁鸠鲁伦理学,认识到本性无可灭绝,只可节制。
培根鄙视不导向行动的知识:人们应该知道,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只有上帝和天使是纯粹的旁观者。认为理论需用于实践,认识事物是为了改造事物。同时,他也认为经验主义者不可靠,只靠少数几个处方面对所有的问题。
无神论源于学术清明,尤其是和平繁荣的时代,因为动荡和挫折更使人的心灵屈服于宗教。
培根认为的众多伟大和实现了自身价值的人当中,没有一个是为爱而痴狂的。相比爱情,他更看重友谊。对于教育,他认为父母应该先为孩子做出选择,而不是过多的放纵孩子的天性。毕达哥拉斯的戒律是有益的:选择最好的。因为习惯是人生的主法官。
哲学家们对民主的抨击,很大程度上源于民众的无知。
培根比柏拉图(这个区别宣告了近代的到来)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专门学科的必要性以及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队伍的必要性,试图集全欧洲的力量构建一部自然史。
培根认为,古希腊哲学家最重大的错误就是过于关注理论而忽视了观察。然而思维应该是观察的助手,而不是他的替身。人们总是错误的把自己的意识,断言为事物的标准(普罗泰格拉说的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之所有并非为真,只是他更愿意相信罢了。培根给出黄金法则,总得来说,所有从事自然研究的人都应该遵守这条规则,即凡是令他的内心感觉异常兴奋或满足的东西都值得怀疑。
第二类谬误称之为洞穴偶像,即个人特有的错误。
培根的形式论根柏拉图相近,是科学的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在没有其他方法材料自身又不适合使用他挚爱的宏观普遍假说演绎具体结论时,才会使用归纳法。比起对词语和观点进行界定和区分的分析法,苏格拉底并不怎么使用意在收集材料的归纳法。
培根热切推崇统一,渴望将其协调的智慧普及至一百多门科学中。成立最伟大的科学家联合会——皇家学会编写百科全书。霍布斯是他的秘书,走向全面的唯物主义。
阿罗德斯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柏拉图:蔑视民主,提倡贵族制`责任`个性与隐私
卢梭坚持性本善,文明本恶,坚持人生而平等,后天的不平等完全由阶级划分的社会制度导致,法...
-
亚里士多德:在乎客观实际,与其要效率不如要自由
亚里士多德建立自己的学院吕克昂。不像柏拉图的阿卡德米学园,后者研究的更多是数学、猜想和...
-
弗朗西斯培根:理论应用于实践,思维是观察的助手
-
斯宾诺莎:自在实体,无限`永恒`善且唯一
主观主义唯心主义之父笛卡尔与客观主义唯物主义之父培根。 斯宾诺莎受迪卡尔影响很大。笛卡尔...
-
伏尔泰
伏尔泰对斯宾诺莎(泛神论?)回答不满意,认为善于恶都是适用于人的,不适合宇宙,人类的悲剧...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