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页
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在他的《理解媒介》等著作中,讲到媒介发展演变的规律性,即一种新媒介的诞生总是对老媒介的“补救”,而不是取代老媒介。这是人类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之处。以文化内容为核心的媒介载体,承担着多种多样海量信息的传播功能。传什么,怎样传,由谁传,向谁传,传得快慢、范围大小、历时久暂、信息量多寡、信息结构的完整或缺失,受众接受的程度与效果等等。这一切都在媒介学的函数之中,并随着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历史条件及科学技术与人的文化交流需要而发生变化。后来,美国传播学家保罗・莱文森在闻释他老师的媒介理论著作《数字麦克卢汉》一书中,将媒介发展演变的规律,概括为四个定律。其中之一,讲的就是媒介发展过程中的“增生—补救”定律。在媒介生产的历史链条中,人们绝对不像狗熊掰棒子那样,掰下这个,扔掉那个,手中永远只有一个。而是下一个,增加一个,积累起来,成为链条,连环起来,形成结构,供人着意而用。200多年前,新的近代报刊出版了,但并不废除几千年来的图书出版。现代的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介诞生了,也并不废除书报刊等老媒介。数字化网络时代的视频荧屏,现已赢得全球青年人的狂欢,但它仍然不能取代传统的书报刊的出版。不但不能取代,甚至反而从ー些方面促进了传统文本出版的发展。如,韩国在2007年11月开始创办了一家中文版的《亚洲日报》,在几近饱和的报业竟争中,半年来发行状况良好,中国的“影视后出版现象”在书、报、刊领域也都有新的荣迹象出现。这就足以说明:媒介发展演变中的互补互动规律是影视后出版现象内在的必然。传统的出版业虽然说不一定是“朝阳”,也并不是日落西山。今天的日出,说明它还有光辉的明天。我们喜欢的媒介的光彩,但也深爱老媒介的灿烂。 引自第329页
3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