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我厌恶的厌女症
内田树在《私家版・犹太文化论》〔2006〕一书中谈道,所谓“犹太人”,就是对“犹太人”的范畴“迟来登场”的人们。同样,女人(以“朝鲜人”)也是对那个范畴“迟来登场”的人。因此,在“接受”那个范畴的时候,也必须同时接受那个范畴所承载的历史负荷。 但是,除此以外,并无“自由”的选择。铃木以少年李珍宇为例,出色地剖析了这个矛盾悖论。将铃木的论述用到女人身上,即可这么说: 人在成为女人的时候,要姑且先将“女人”这个范畴所负的历史性的厌女症接受下来。如果满足于这个范畴所指定的位置,那么,“女人”就诞生了。可是,女性主义者就是对那个指定位置感到不满、对厌女症不能适应的人。所以,不存在不是从厌女症出发的女性主义者。做一个女性主义者,就意味着与厌女症的纠葛和抗争。没有厌女症的女人(假如那种女人真的存在的话),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成为女性主义者。有时会听到有女人号称“我从来没有拘泥过自己是女人这回事”,这种说法其实应该翻译成“我一直在回避与厌女症的正面抗争”。 将“女人”这个强制的范畴改变为选择,“解放”的关键应该就在其中。 引自 作为自我厌恶的厌女症
63人阅读
公然抱猫入竹去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近代社会中的女人的厌女症
厌女症通过比较而被强化。将两者相比,也就意味着两者是可以比较的。之所以可以比较,是因为...
-
作为自我厌恶的厌女症
让・热内将命运改变为选择的“自由”,正是让萨特着迷的“存在主义式自由”的行使。在少年...
-
作为自我厌恶的厌女症
-
P139
小说《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Nafisi,2003〕,描写了在伊斯兰教管制下的德黑兰教英国文学...
-
女校价值的再发现
在她念高中的时候,女生们的惯例是:去上学时穿校服的裙子,到学校后换为运动服的裤子。这不...
> 查看全部1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