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叙事理论》
当代叙事学转折的特点:多样化、结构主义、政治化
传统叙事学家把文本看作一个稳定的连贯的涉及,因而只能对文本作部分的解读。
后结构主义叙事学设法保持叙事作品中相矛盾的各层面,保留它们的复杂性,拒绝将叙事作品降低为一种具有稳定意义和连贯设计的冲动。
叙事学模式
两极:历史主义;形式主义;文本批评家;语境批评家
求新:批评理论的内在过时性;新理论常常不过是复旧或再次语境化
批评范式:共识(库恩)——被线性地应用而非强调持续增值特性——共识丧失(新批评内部极其矛盾,共识是回顾性的结构)
一、身份的制造
叙事视角:
制造同情:布斯的回答是,小说《爱玛》在控制与人物的距离远近方面有着绝妙的变化。他首先认为,简奥斯丁通过将爱玛作为一种叙述者的方法拉近了我们同爱玛的距离。尽管故事是由第三人称来叙述的,事件却是透过挨骂的眼光去看的,并通过她的脑子思考与聚焦。……内视点可以创造一种不收中介的阻碍而直接接近艾玛的幻觉,因而对她性格的评价显得直接而不受任何控制。24
审美距离:
“只有不成熟的读者才会真正与人物打成一片,完全失去距离感,因而也失去所有的艺术经验的机会。”布斯
技术分析:
作者如何通过对视角的控制实现对阅读者的控制?
读者、人物、叙述者的一致性是状似自由实则被控制达到的。
视角与主体的形成:
是重复而非创造,是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相确认
结构主义批评
演绎:用抽象的规范取代丰富多样性
28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