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望穿天际(一)选拔:1500 人到 12 个
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科技攻关奋战中,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早在 60 年代已开始航天方面的探索,如今又开始了向载人航天的冲刺。航天事业的发展既有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的大量心血,也有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默默地奉献,一代接一代,托举起中国的航天事业,到了 90 年代,中国航天员应时代的呼唤出现了。可以说,无名这一代航天员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将有机会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飞天梦。
我了解中国航天员对人类和国家的意义,也明白它可能蕴含的艰难和危险。但作为一个热爱天空、长期飞行的人,能够飞向更高远的地方,还有比这更大的诱惑吗?即使我还不清楚这条路会有多么漫长、多么坎坷,既然可能,就要去试一试。我本不是一个惧怕危险的人,更是一名在天空飞行了 1350 小时的一级飞行员,危险在我的心里早变得很渺小,航天员的危险跟它对民族国家的意义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种想法让我很坦然,在整个参选过程中表现得相当平静。
----------------------------------------------
预选是由原国防科工委和空军联合组成的选拔领导小组,按照一系列条件,从全军现役飞行员中进行筛选。条件中包括有坚定的意志、献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身高 160 厘米至 172 厘米,体重 55公斤至 70 公斤,年龄 25 岁至 35 岁,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累计飞行 600 小时以上,大专以上学历,飞行成绩优良,无等级事故,无烟酒瘾,最近三年体检均为甲类等等。符合以上条件的总人数是 1500多人,之后调阅这些人的全部档案,并作全面情况调研,确定 886 人参加初选。
在青岛体检后,身体条件和知识水平看似无可挑剔的飞行员,可能因为一个小问题就被刷掉了。大部分人在这一关下来,886 人变成了 90 人。然后,从 90 人中又筛选出 60 人,到北京接受再次体检,也就是复检。60 人分为四批,15 个人为一批,我是第二批。
---------------------------------------
1996 年 8 月,我到现在所在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做特殊功能检查。这是个高难度的选拔,看你是不是天生具有做航天员所必需的“航天生理功能”。这种功能是航天员与普通人在身体上的本质区别,是个天然的门槛。
在检查中,很多设备仪器和方法都是我以前从来没见过的,做起来感觉相当痛苦。比如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经受 7 倍于体重的超重,测试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在压力试验舱,要仿照上升到 5000 米、10000 米高空,5000 米是为检查耳气压功能和低压缺氧耐力,10000 米是为检查减压病的易感性;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前庭功能,要进行下体负压、立位耐力、心理功能等测试。当时体检的每一项,现在航天员也依然在训练。
御宝林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凌云之翼(三)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新疆一年集训,艰苦备尝,经历了空中惊险一刻,1992 年底回到陕西部队,刚回来就碰上了部队精...
-
第三章:凌云之翼(五)一个飞行员的自我问答
军人职业真正的吸引力是什么?一个军人如何看待自己? 作为一个有着 26 年军龄的老兵,和刚当...
-
第四章:望穿天际(一)选拔:1500 人到 12 个
-
第四章:望穿天际(二)越过万水千山
一周、一个月、两个月……几个月过去了,最后的消息仍没有公布。 其实,选拔工作仍在紧锣密鼓...
-
第四章:望穿天际(三)进城了
虽然整个仪式的过程十分简短,而且对外秘而不宣,却意味着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