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艺术特点
巴洛克主义是在那个时代的文化、政治、宗教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冲突下产生的,其艺术特点也带有时代冲突的色彩。 第一,华丽与激情。巴洛克主义打破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规整、内敛和严格,转而崇尚豪华和气派,充分体现出宗教内部的享乐主义,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不再考虑理性上是否和谐,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以强烈的情感表现和紧张的画面氛围来撼动人心。 第二,运动与变化。巴洛克主义不论是在物质上、精神上还是情感上,都受到运动的支配,表现在建筑上是以规则的波浪状曲线或反曲线的形式来进行设计,一改文艺复兴时期的正方形、十字形和圆形,更多的是展现出椭圆形、橄榄形或其他更为复杂的几何图形;表现在绘画上则是以戏剧性的构图、充满动感的线条、富有活力的人物来追求夸张的效果并力求将这种强烈的情感传达给观者。 第三,空间感与立体感。巴洛克主义风格的建筑物往往造型复杂多变,通过各种令人意外的动感造型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进而与建筑物周围的空间连接起来,使建筑物呈现出融入空间同时又令人瞩目的效果;而巴洛克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则通过对构图的调整和理想光的运用来产生如同舞台剧一般的立体效果,尤其是人为的理想光,是创造深度、层次和空间的重要手段,强烈的透视将画面的戏剧性推向高潮。 第四,宗教题材占据主导。巴洛克主义与罗马天主教和西欧君权统治密不可分,是教会与宫廷为表达天主和君王的权威而推动发展起来的,同时也迎合了统治者内部奢华享乐的做派,因为它的题材也受到了统治者的限制,其作品更多的是为了歌颂宗教、强化教权、迷惑教众而绘制的。 第五,具有地域性的差别。由于巴洛克艺术服从于宗教,因此在信奉不同宗教的国家和地区,所流行的巴洛克艺术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如信奉新教的荷兰共和国与信奉天主教的意大利就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尽管内在都是以反宗教改革为主旨,试图以坚持不懈的运动和转换来缩小作品与观画者之间的距离,但外在的表现手法却大相径庭。 引自第3页
9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