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笔记
1.这天下午,天是蓝的,花是香的,前院招待所的妙龄女郎们照例坐在了镜子前,开始期待夜色降 临。换言之,这个下午时间照样在流动,滴答,滴答,向前流,向一个新的夜晚流去。然而,在⻄ 楼,时间仿如回到半年前,回到那个创下血光之灾的夜晚一样,楼里人的命运都被一个神秘的未名 人,一个黑客,一双黑手,一个厉⻤,控制了,卡住了喉咙,捏住了命脉。
2.夜亦深,人亦醉,幽亮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四周,清冷的样子,像是落了霜,一时间不知这究竟是 霜还是月光。
读书笔记:
3.早晨的太阳没有热量,但有力量,大把大把的阳光,如⻛似气,一个劲儿地往窗洞和缝隙里钻, 钻进了被窝,驱逐了梦乡。
4.ta听了一夜的⻛声,老汉的目光像一盏⻓明灯一样悬在ta眼前,无数次地让ta头晕目眩,丧魂失 魄,仿佛身体已化作光芒,随⻛而散。
5.你的样子真可笑,好像大人物似的,其实不过是个小丑。
6.我深感低调也是一种厚重,只不过这种厚重与老人家显阔的厚重不一样,她是参与者、经历者、 拥有者,而我是挖掘者、守望者。我要把我的厚重放在心里,藏在脑中,所以不卑不亢成为我上访 权贵英豪、下走百姓人家的一种常态。特别是这次⻓途奔袭来到台湾岛,执著领着我去解开半个世 纪前的秘中秘,这远行本身就意味着拙作⻤使神差地出现了新的精彩和看点。
7.老人用有些微微颤抖的手轻轻抚了抚血红的手镯,然后慢慢地用⻝指竖在双唇处,眼神飘向远 方,像是在捕捉记忆中的那粒沉浮半个多世纪、行将被漫⻓的时光吞没的尘埃......
8.这天晚上,身为一代富豪的顾老板感到特别的虚弱无力。他像只困兽一样,在静谧的花园里不停 地走啊走,银色的月光下,不时看⻅他沧桑的脸上挂出泪花。
9.房间像床铺一样,也是那么的奢华,那么的宽大,宽大得她都没信心走到尽头。她太虚弱了,连 日来攒下的疲倦报复性地向她袭来,她双膝一软,咚的一声跪倒在地板上。像跪在了巨大的屈辱面 前,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10.我无法想象,有什么事会让一个耄耋老人依然如此不能释怀?我人到中年,已经越来越相信一 个哲学家的话:时间会销蚀世间所有人为的颜色,包括最深刻、最经典的爱恨情仇。也许我借哲学 家的话可以扰乱她的阵脚,引发她一吐为快。然而我实在不忍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已经很满足 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有些东⻄捅破了也许还没有封存的好。
11.百步之行,她已经走了九十九步,如果我帮她走完最后一步,这世上就多了一个传奇。我们常 说同行相轻,其实你真正出色到极限时,最欣赏、最敬重你的恰恰是你的同行。我就是这样的,我 被李宁玉迷住了,我要成全她。
12.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试图忘掉一些事情,你去追问它是不道德的。
13.我要替老人家保守秘密,无怨无悔。我可以想象,老人家之所以对这段往事讳莫如深,一定是 想带走她的秘密,让那个不便示人的秘密烂在腹中,永不被人侵扰。现在她说的已经够多的了,就 让我们为她沉默一次吧。不要因此有什么遗憾,事实上这个世界沉默的时远远比公开的多。
14.写东⻄就像谈恋爱,稀里糊涂时感觉最好,等你把对方身体和心灵深处的几个凹凸面都摸透, 谈的恐怕就不是恋爱,而是人生了。人生的感觉无非就是咬牙:一种令人厌恶的感觉。
15.我不相信⻥⻰混杂的说法,我相信⻥就是⻥,⻰就是⻰,⻥⻰混杂才能把⻥⻰分开。
16.这个时代崇尚速度和更快的速度。速度,挑战更快的速度。速度,满足于更快的速度。速度, 一群聪明人送出的礼物,一头⻛做的怪物,一条上去了就下不来的贼船。毫无疑问,今天你想拥有 一部手机要比没有更容易,你想拥有一部新手机也比保留一部老手机更容易。这就是一个追求速度 的时代的魅力,也是问题,速度裹挟着我们往前冲,我们慢不下来,慢下来就是逆流而行,需要我 们付出双倍的气力和努力。
17.每个人呢都有自己局限和恐惧,我深刻地感觉到,潘教授已经非常懊悔认识我,他说他向我打 开的是一只潘多拉的匣子......
18.竹篮打水一场空,财宝还是在秘密里,在远方,在想象中,在愿望的背后,在玻璃的另一边, 在望眼欲穿的空气里......
19.每一次落都是一次诀别。跟老报刊诀别。跟老读者诀别。更是新肥原和老肥原诀别。老报刊、 老读者、老肥原,都是左的——最老的每日新闻最左。新的代表右——最新的时事新报最右,在上 个世纪二十年代,它就像魔⻤一样鼓动国⺠侵略中国。就是说,肥原与报纸和读者的一次次的告 别,一次次的推陈出新,其实是一次次向右转。到后期,以前认识肥原的人都不认识他了,他自己 也不认识自己了。
20.有人在往天上走,有人在往地狱里走。 21.弯弯曲曲的红线,像一道天然屏障,隔出了天堂和地狱:红线之外火光冲天,血肉横⻜;红线
之内碧波荡漾,⻥翔浅底。
22.他曾写过文章,把⻄湖比为月落人间,情满碧水,遍及天涯无觅处,读破万卷空相思。是一种 独上⻄楼、百赏不厌的心意。
23.作为一个对⻄湖有恩的人我不知道⻄湖在⻅证肥原被人毒杀、碎尸时会不会感伤情乱。但我 想,我要说,人死案迷对肥原来说是十分恰切的,难道他的黑手结下的无头案会少吗?少不了的。 天外有天,法海无边。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万物有万般神秘的逻辑,,正如谓:你用右手挖 人左眼珠,人用左手捏碎你右眼珠。这是世相的一种,不过不是那么直接、明朗而已,像暗香疏 影,像暗渡陈仓,是私底下的世相。
后记
1.这些盘根错节的写作秘道,你不说没人能看清楚。这也提醒包括我在内的所谓专业读者,对一个 作家个人写作史,或者说写作逻辑的复原和再现,不能单单依赖作品发表的时间和刊物等这些表面 信心。作家的写作,从获得灵感到最后瓜熟蒂落是个相当漫⻓的生⻓过程。
2.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害怕黑暗、残暴的人性,又渴求去揭露。我不知道我想说什么,也许是想 说:我一直生活在恐惧中,对黑暗的恐惧,对怪物的恐惧。其实人是最可怕的怪物,我一直相信, 那只大⻦是人变的。这种恐惧是我写作的神秘力量。
3.这个黑暗是一块磨刀石,只会把我磨锋利了。花开太早不⻅得是好事,我庆幸自己没有迅速成 名,然后迅速消失。
4.我们知道,真实的生活里其实充塞着太多的不真实,儿子为了一双名牌皮鞋把母亲杀了,贪官把 几亿现金窝藏家中,事发后夜以继日地焚烧,匪夷所思到了完全失真——失去标准像!但我们不能 指责生活,因为生活有不真实和荒唐的特权。小说有虚构的特权,却被剥夺了不真实的最小权力, 《⻛声》中笨重的窃听设备绝不能被针孔探头替代,院子里的竹林不能换成椰子树林,否则就虚假 了。小说中任何一个失真的物件、反常的细节都可能是致命的,因为赋予它虚构的特权就是要高保 真,杜绝虚假。所以,海明威说,我不允许任何不真实进入到我的小说里。
也许你说的对,历史的真实是一个伪命题,但文学的真实是一道数学题,是由读者心中的标准像和
作家对事物的认知换算嫁接出来的。正如数学是最根本的哲学,文学的真实是最高级的,它是从生
活本源中提炼出来的一种高保真,犹如玫瑰精油之于玫瑰花。
5.我们接受的教育过于正面、单一,这不符合认清历史真相的逻辑。在一个声音大行其道的高压秩 序面前,我们需要其他声音,需要一个怀疑的声音,一种怀疑的精神:怀疑从来不会伤害真相,只 会让真相变得更加清白,更加稳固。
我一直认为,《⻛声》里是有大绝望的。从大背景看,1941年的中国乃至世界是一个令人绝望的 时间,二战局势未明,人类处于硝烟不绝的乱世。从小环境说,美丽的裘庄实是人间地狱,人人在 找⻤,搞⻤,恶对恶,狗咬狗,栽赃,暗算,厮杀,人性泯灭,兽性大发。而真正的老⻤李宁玉, 身负重任,却身陷囹圄,内无帮手,外无接应,似乎只能忍辱负重,坐以待毙。眼看大限将至,她 以命相博,绝地反击,总算不辱使命,令人起敬。殊不知,翻开下一⻚,却有人跳出来,把她舍生 取义的故事推翻,形象打碎,一切归零。这是多大的绝望!空间的裘庄转眼变成时间的裘庄,我们 都身处裘庄里、迷宫里,看人在时间的⻓河里不休不止地冲突、倾轧、厮打,不知谁对谁错。我费 尽心机,明访暗探,仍不知所终,甚至挖出来更多令人心寒的史实。
6.从701到裘庄,我小说里的人物都被困陷在高墙里,人性被职业重压、异化,思想被信念固化, 个性被强大的秩序统领、捆绑:这些无疑是中国经验。但无人去探究、研究,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谍 战,是故事;这不是精英的声音,是大众的喧哗。这是令人沮丧的事情,但这是现实,恐怕也是未 来。
7.小说不同于诗歌和戏剧,可以放弃对生活的忠诚,小说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必须回到生活中去, 对生活负责。说到底,是要对人负责,要提示人的生存状态、内心、人性。问题是我们要对什么人 的生活负责,对一个政治家甚至科学家来说,无疑是广场上的人,平头百姓,生而平凡的人,因为 他们是大多数;对一个文学家来说,什么人的生活可以可以帮助我们认知人,什么人的生活更具备 文学性,是必须要独立出来考量的。这一点,我有点复古,我偏爱深宅大院里的人,有传奇异质的 人,有特殊使命和经历的人。他们的生活也许缺乏世俗现场感,缺乏生活质地,少了烟火气,但大 开大合的经历,大悲大喜的感受,大荣大辱的考验,可以极限地展示人的内心,透露人性最幽暗的 光。
8.在今天,互联网让每个人都称为书写者,人人都把自己当作英雄、传奇者,不厌其烦地推销他们 猫猫狗狗的生活,烟雾缭绕,汹涌澎湃。你听到了人的脚步声,但听到心跳声了吗?你领看了生活 的多样异彩,但感受到美了吗?虽然小说家不能以追求美感为目标,但不能获得美感就意味着死 亡。虽然传奇异人的生活不乏偶然性,但什么是偶然呢?偶然就不能是生活吗?所谓偶然,不过时 我们对复杂的命运机器的无知罢了。世界不是偶然就是必然,留下偶然,把必然交给哲学家吧。
9。如果说《⻛声》种的是公共用地,《人生海海》是自家一亩三分地,给人感觉它更加用心,倾 情。但我不认为这是一把量作品好坏的尺子。这是两类作品,像锄头和匕首,不可比。也许人生海 海像锄头,有泥土味,接地气,我们偏实用的价值观会更偏爱它。但这不是匕首的问题,是我们趣 味的问题。说实话,十多年过去了,这次重读《⻛声》,我依然觉得这是一部好小说,真的像匕首 一样精致机巧,衔着刀刃的光芒。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