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我们育儿的,从来不是育儿知识不够,而是耐心不够
抛开年龄“局限”谈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记得一位美育老师说,她每次做完讲座后,都会面对很多父母的提问。有一次,一位妈妈问,为什么她的孩子画不出圆。她尝试回答了很多可能的原因,但最后发现这个孩子才两岁多,顿时觉得之前的回答都是没必要的。从那以后,她便学“聪明”了,在回答任何问题之前,她都会先去了解孩子多大,具体是什么情况。 引自 第一节 做到这三点,我们才算真正地“看见”了孩子 3 家长习惯了当大人,便会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忘记孩子并不是缩小版的大人。 为了帮助家长们了解儿童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学家路易斯·埃姆斯写过一套育儿书《你的N岁孩子》——将1-14岁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行为、发育特点列出来,一岁一本书,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是不是熟读这一套书,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教育孩子呢? 未必。 倘若孩子的行为,与该年龄段书中的内容不符,作为家长的你会不会焦虑担心? 几个月大的孩子努力想要抬起头,却又做不到的样子,并不会让我们生气、担心,即使练习几百次依然做不到,我们也只会觉得孩子可爱。孩子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不会翻身的时候,即使没看过任何育儿书,我们也会包容孩子,对他们没有太多的要求,孩子任何一点变化、进步都让我们欣喜不已。 因为我们很清楚,他们是孩子。 可是孩子会走会跑,会说话以后,我们便把握不好“度”,开始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于是常常失望。 局限我们的从来不是对孩子的发育不够了解,而是我们缺乏耐心急于看到成果。
35人阅读
波多贝罗女巫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需要我们接纳的也许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当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妈妈都无法接纳、看见自己时,孩子也会厌恶自己的“特点”,无法...
-
可以学习育儿技巧,但不需要为育儿焦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而父母是否“看见”了孩子,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否长成自己本...
-
局限我们育儿的,从来不是育儿知识不够,而是耐心不够
-
当我忘记自己是一名母亲,才能更好的与女儿相处
马丁·布伯是2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他的《我与你》一书中说,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我...
-
和老人合作带娃冲突不断怎么办?
心态:接受现实,这是自己的选择。 任何选择都不会十全十美,而请老人合作带娃,是我们权衡利...
> 查看全部4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