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内战》的写作背景
在法国的波旁后代分为正统派【 又称正统主义者,是法国波旁王朝的拥护者。1830年波旁王朝第2次被推翻后结成政党。...正统派反对以金融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为支柱的奥尔良王朝。该派常常抓住社会问题进行蛊惑宣传,借此炫耀自己维护劳动者利益。 】和奥尔良派 【 奥尔良派,18世纪到19世纪时期法国拥护波旁家族奥尔良系的君主立宪主义分子。在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时期,奥尔良派达到权势的顶峰。】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次子菲利普的后代的身份继承王位,由于他以波旁·奥尔良为姓氏,所以他的王朝被称为波旁·奥尔良王朝或者七月王朝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因中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对首相基佐讨好资本家的行为及皇帝路易·菲利普的“无为”&审查不满,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者对普选的争取……等因素,人民对路易·菲利普&基佐执政不满,起义推翻并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当选共和国总统。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期间,右派有三个组成部分:传统的正统派,倒台的奥尔良派和专制的波拿巴派.正统派和奥尔良派联合而为"秩序党",是对抗法国1848年革命的主要反动势力
1852年路易·波拿巴复辟帝制,建立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1860s法国出现经济危机,金融寡头垄断和农民、中小资产阶级的破产同时发生。
1869年矿工大罢工,1870年初克勒佐工厂罢工,1870年1月巴黎举行反政府游行,4-8月巴黎爆发罢工。1870年7月19日路易·波拿巴对普鲁士宣战,1870年9月1日色当会战,法国大败;1870年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帝制重建共和国,政权落入资产阶级手中。
1870年9月4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第三共和国。新政权开始时,由资产阶级共和派与保皇派联合组成国防政府。拿破仑三世政权倒台后,大部分的法国人及占大多数的国民议会倾向实行君主立宪制,因而出现两派王位继承者。正统派倾向支持查理十世的后裔——亨利,别名亨利五世。而奥尔良派则支持路易·菲利普的后裔——路易·菲利普。
1871年,正统派和奥尔良派达成共识,由亨利就任国王而路易·菲利普为其继承人,亨利本身并不想实行君主立宪制,而倾向效法其祖父查理十世实行的半君主专制。甚至,他拒绝采用象征法国大革命及七月革命的三色旗来代表法国。在想恢复君主立宪的同时,法国人却不想放弃三色旗。而后,较倾向自由思想的路易·菲利普继位。
1871年1月28日,国防政府与德意志帝国签订停战协定。2月选出由保皇党人占绝大多数的国民议会,L.-A.梯也尔被选为政府首脑,后任总统。并联合德国镇压了巴黎公社(1871.3.18~1871.5.28),3月18日巴黎武装起义,夺取政权,3月28日巴黎公社诞生,5月10日梯也尔签订《法兰克福合约》,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5月21日资产阶级政府的凡尔赛军队进攻巴黎,“五月流血周”开始,5月28日公社结束。
1871年6月13日《法兰西内战》问世,总结公社经验和教训。
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800年,凯尔特人入侵,定居后称高卢人。公元前1世纪中叶,罗马人凯撒(Jules César)入侵高卢,开始了“高卢-罗马”时代。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476年,西罗马灭亡。
==================481-751墨洛温王朝========================
481年[H1] ,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克洛维(Clovis Ie)建立墨洛温王朝,巴黎成为中心,后将势力扩展到整个高卢。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732年,查理·马特在图尔城(Tours)成功阻挡了阿拉伯人的入侵。
741年,查理·马特去世。
=================751-987加洛林王朝==========================
842年,《斯特拉斯堡宣言》。
843年,《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法兰克帝国分裂,秃头查理成为西法兰克国王。
962年,教皇在罗马为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举行皇帝加冕仪式,称“神圣罗马帝国”。
===================987-1589卡佩王朝=========================
987年[H3] ,“懒王路易五世”去世,于格的儿子于格·卡佩(Hugues Capet)正式称王,自此加洛林王朝终结,卡佩王朝开始的统治。
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入侵英国,成为英国国王。
1096年-1291年,十字军东征。
1337年-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中世纪结束。
1494年,意大利战争开始。
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H4] 即位。
1517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536年,加尔文发表《基督教要义》,加尔文主义形成。
1547年,弗朗索瓦一世去世,亨利二世(王后,凯瑟琳·美第奇)即位。
1559年,亨利二世去世,15岁的弗朗索瓦二世即位,军权落入吉斯公爵手里。
1560年,弗朗索瓦二世去世,年仅10岁的查理九世即位。
1562年-1598年,雨格诺战争。
1572年,圣巴托罗缪大屠杀。
=====================1589-1792波旁王朝======================
1589年,亨利四世[H5] 即位(王后,玛格丽特、玛丽·德·美第奇),波旁王朝建立。
1593年7月25日,亨利四世在圣德尼大教堂做了宗教仪式,正式改信天主教。
1598年,他颁布了著名的《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雨格诺教徒在法国全境有信仰自由,在政治方面和天主教徒享有平等的权利。
1610年,路易十三(1601年-1643年)即位(王后,西班牙公主安娜),太后玛丽·德·美第奇摄政。
² 1618年-1648年,德意志“三十年战争”。
² 1635年,法兰西学院成立;法国正式介入“三十年战争”。
² 1643年,路易十三去世,路易十四(1638年-1715年)登基,奥地利的安娜聂政,马扎然(Mazarin)任首相。
² 1648年,法、德签订《威斯特伐里亚和约》,三十年战争结束。
² 1648-1653年,投石党运动(Fronde)。
² 1659年,始于1635年的“法西战争”结束。
²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
² 1667年—1668年,产权转移战争(guerre de Dévolution )。
² 1672年—1678年,法荷战争。
² 1685年,废除《南特敕令》。
² 1688年—1697年,大同盟战争。
² 1702年—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² 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年仅5岁的路易十五登基。
² 1733年—1738年,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² 1740年—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² 1745年,路易十五结识蓬巴杜夫人。
² 1756年—1763年,七年战争。
² 1757年,路易十五被一个无名小卒行刺。
² 1774年,路易十五去世,路易十六登基。
² 1789年,法国大革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发表;攻克巴士底狱。
======================1792-1804第一共和国===================
²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²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押上断头台。
² 1793年—1796年,旺代战争。
² 1794年,热月政变。
²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
======================1804-1815第一(拿破仑)帝国==============
² 1804年,拿破仑加冕,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² 1805年3月,拿破仑兼任意大利国王;8月,第三次反法联盟成立。
² 1812年,拿破仑进军俄国,遭到失败。
²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遭遇滑铁卢战役。
=====================1815-1830波旁王朝======================
² 1815年—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1830-1848七月王朝======================
² 1830年,七月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维护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
² 1830年—1848年,七月王朝。在法国的波旁后代分为正统派【又称正统主义者,是法国波旁王朝的拥护者。1830年波旁王朝第2次被推翻后结成政党。正统派反对以金融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为支柱的奥尔良王朝。该派常常抓住社会问题进行蛊惑宣传,借此炫耀自己维护劳动者利益】和奥尔良派【18世纪到19世纪时期法国拥护波旁家族奥尔良系的君主立宪主义分子。在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时期,奥尔良派达到权势的顶峰。】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次子菲利普的后代的身份继承王位,由于他以波旁·奥尔良为姓氏,所以他的王朝被称为波旁·奥尔良王朝或者七月王朝。
======================1848-1852第二共和国===================
² 1848年,工商业资产阶级发动二月革命。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因中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对首相基佐讨好资本家的行为及皇帝路易·菲利普的“无为”&审查不满,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者对普选的争取……等因素,人民对路易·菲利普&基佐执政不满,起义推翻并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当选共和国总统。在此之后,无产阶级发动六月起义。
² 1848年—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右派有三个组成部分:传统的正统派、倒台的奥尔良派和专制的波拿巴派。正统派和奥尔良派联合而为“秩序党”,是对抗法国1848年革命的主要反动势力。
² 二月时期(1848.2.24-1848.5.4,革命的序幕,临时性的,阶级属性的混乱)→共和国建立时期/制宪国民议会时期(1848.5.4-1849.5.28,二月革命间无产阶级主张的反动和反对,资产阶级水平,君主立宪变成民主共和;无产阶级六月起义,但被资产阶级镇压,由于力量薄弱,暂时沉寂下来,开始部分从事于旧世界框架下的社会改造,但同时也说明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统治,这也团结了资产阶级的各个党派,从而形成国家机构;此后资产阶级共和派统治走向分裂和瓦解)→立宪共和国时期/立法国民议会时期(1849.5.28-1851.12.2)。
² ======================1852-1870第二帝国=====================
² 1852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拿破仑三世)掌控了政权,建立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² 1852年—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
² 1853年—1856年,“克里木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²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焚毁洗劫圆明园。
² 1870年,普法战争。
² 1860s法国出现经济危机,金融寡头垄断和农民、中小资产阶级的破产同时发生。
² 1869年矿工大罢工,1870年初克勒佐工厂罢工,1870年1月巴黎举行反政府游行,4-8月巴黎爆发罢工。1870年7月19日路易·波拿巴对普鲁士宣战,1870年9月1日色当会战,法国大败;1870年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帝制重建共和国,政权落入资产阶级手中。
²
======================1870-共和国=====================
² 1870年9月4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第三共和国。新政权开始时,由资产阶级共和派与保皇派联合组成国防政府。拿破仑三世政权倒台后,大部分的法国人及占大多数的国民议会倾向实行君主立宪制,因而出现两派王位继承者。正统派倾向支持查理十世的后裔——亨利,别名亨利五世。而奥尔良派则支持路易·菲利普的后裔——路易·菲利普。
² 1871年,正统派和奥尔良派达成共识,由亨利就任国王而路易·菲利普为其继承人,亨利本身并不想实行君主立宪制,而倾向效法其祖父查理十世实行的半君主专制。甚至,他拒绝采用象征法国大革命及七月革命的三色旗来代表法国。在想恢复君主立宪的同时,法国人却不想放弃三色旗。而后,较倾向自由思想的路易·菲利普继位。
² 1871年1月28日,国防政府与德意志帝国签订停战协定。2月选出由保皇党人占绝大多数的国民议会,L.-A.梯也尔被选为政府首脑,后任总统。并联合德国镇压了巴黎公社(1871.3.18~1871.5.28),3月18日巴黎武装起义,夺取政权,3月28日巴黎公社诞生,5月10日梯也尔签订《法兰克福合约》,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5月21日资产阶级政府的凡尔赛军队进攻巴黎,“五月流血周”开始,5月28日公社结束。
² 1871年6月13日《法兰西内战》问世,总结公社经验和教训。
² 1870年—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² 1958年至今,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窟窿大啊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法兰西内战》的写作背景
-
35页 9月1日建立的共和国政权被资产阶级占据
这里指的是1870年9月1日建立的共和国政权被资产阶级占据了。 资产阶级政府由资产阶级共和派(...
-
一
1870年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 巴黎人民自备粮草武器组织30万国民自卫军抵御普军。 国防政府...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