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宣帝认为他的曾祖父汉武帝“躬履仁义,选明将,讨不服,奴远,平氏、、昆明、南越,百蛮乡风,款塞来享建太学,修郊祀,定 正朔,协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应,宝鼎出,白麟获。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其议奏。”虽然这一动议遭到著名大儒夏侯胜的极力反对,但在汉宣帝的坚持下,仍然为汉武帝加庙号“世宗”,这显示了汉宣帝将以汉武帝为自己的榜样。汉宣帝的颂词中提到的“塞宣房”是指元光年间,黄河于瓠子决口,20余年不能堵塞,汉武帝亲临决口处,动员数万士卒,并命令群臣负薪以填,功成之后,于其上筑宫,名为“宣房宫”,以示工程质量绝对可靠、安全,这是汉武帝在内政方面的一大功绩。 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汉宣帝在他临终前亲自探望,并与太皇太后亲临吊丧,以皇帝的待遇赐给他梓宫、葬具,可谓备极哀荣,随后封霍山为乐平侯,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但此时霍家已经显露了不祥的征兆,汉宣帝接纳了御史大夫魏相的建议,剥夺了领尚书事者先审阅上奏的副本、并可扣留奏疏的权力,以后又将由尚书呈送奏硫的权力转给了中书,正是借此,汉宣帝才了解到了许皇后死亡的真相。第二年,汉宣帝立许皇后所生的儿子刘爽为皇太子,以丙吉为太傅,封太子的外祖父许广汉为平恩侯。霍光的夫人霍显为此气得绝食吐血,她认为刘奭是汉宣帝在民间时生的儿子,不配当太子,太子只能由 她的女儿霍皇后所生,因此命令霍皇后毒死太子,但因防范严密未果。霍氏家族骄奢蛮横已久,汉宣帝在民间时对此就十分厌恶,现在又风闻许皇后是被霍家谋害,于是他开始进行人事部署,将霍家人调离了关键岗位,尤其是将他们掌握的军权、警卫权全部交到了许氏、史氏的子弟手中。在这种情势下,霍氏感受到了威胁,因此想先发制人谋反,结果事发,霍氏被族诛,还牵连到数十家被诛灭,霍皇后也被废。 汉宣帝即位时参拜高庙,霍光当时与他共乘一辆马车汉宣帝内心对霍光很是敬畏,如芒刺在背,后来众人传说霍氏被族诛的祸根就在于此,此即“祸起骖乘”。这件事只是一个象征,即作为大臣的霍光让皇帝感觉到了威胁,形成了二元权力中心,这种结构是极不稳定的,迟早会失去平衡。霍光自己贪恋权力,汉昭帝成年时还不归政;汉宣帝即位时已经成年,仍然不归政,而且亲属子弟掌握了朝廷的关键权力,尤其是中央警卫,直接威胁到了皇权,这是霍氏被族诛的根本原因,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长久容忍这样一位权臣的存在。霍光去世后,本来是霍氏软着陆逐步淡出权力核心的一个良机,但由于霍氏与汉宣帝之间缺乏基本的互信甚至好感,再加上许皇后被谋害,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必然会鱼死网破。霍氏的不幸在于遇上了一位多谋善断、英明果敢的皇帝,他们的遭遇会给后 引自 第三节 开疆拓土:一定要超越秦始皇
39人阅读
阅读改变生活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节 开疆拓土:一定要超越秦始皇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年仅20岁的汉昭帝去世,且无子嗣,皇位继承问题凸显。此时汉武帝的...
-
第三节 开疆拓土:一定要超越秦始皇
皇位由谁继承又成了一个问题,光禄大夫、给事中丙吉向霍光推荐汉武帝的曾孙、时年17岁的刘病...
-
第八章
-
第二章第一节由功臣拥立的弱势皇帝
对汉文帝的评价非常之高,伟大的政治家 一个有能力的政治家并不一定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必...
-
第五节 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
1。无德不报:第一位儒生皇帝 汉宣帝是一个有恩必报、眷恋旧情的人,他曾下诏说:“微眇时,...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