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小受大走,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轻打就受,重打就逃开,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不要愚孝。
瞬的父亲用小竹鞭子轻轻打他,他就忍受着。如果用大拐杖打他,他就逃跑。经常叫他做什么,他随时都在;如果要加害于他,就找不着他。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遇到问题总是先问别人“你看怎么办好?”得到回答后如果同意就说“我看就这么办把!”,如果不同意就说,“我看还是怎么办怎么办的好”,或者“我看如何如何办,就会如何如何”,或者“我看我们再考虑考虑”,从来没有急言遽色。
小事可以糊涂,但大事必须认真。
人生之修养,诗、礼、乐是必需的阶段。孔子认为人才的培养,始于见识、知识的增长,然后是建立自己的道德观与行为规范,最后是自我心境与修养的形成,这样,通过“礼”与“乐”驾驭“诗”,才能防止恃才而胡作非为,这样,才能使知识造福于人类。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路受牛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
无限拔高道德标准,将使普通人不再愿意做善事、好事,以致“扶不起、伤不起”。
孔子要的是利己的同时利他,利他的同时利己。至于毫不利己,借用孔子的话,可为“吾未见利人如利己者也”。
柳下惠对待“不仁的人”的方法:柳下惠不以侍奉坏君为可耻,也不以官小而辞掉。立于朝廷,不隐藏自己的才能,但一定按原则办事。自己被遗弃,也不怨恨;穷困,也不忧愁。同乡下人相处,高高兴兴得不忍离开。他说“你是你,我是我,你纵然在我旁边赤身裸体,哪能就沾染着我?”所以听到柳下惠风范的人,胸襟狭小的人也宽大起来了,刻薄的人也厚道起来了。
孔子说,就算有周公这样的能耐,如果骄傲和自私也等于自寻死路,这说明骄且吝的危害之大。
诸葛亮将孔子“骄且吝”用在兵法分析上,他告诫他的战将说:“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判。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不至于谷:没有做官的念头)。在孔子眼里,一个人若是苦读多年,尚未有当官的念头,学习完整的系统化治国之道后再当官,这是极为难得的。
老子提醒孔子,:这世界比你的额头坚硬的多,不要正面撞上了。知道进,还要学会退。知道勇,还要学会怯。知道直行,还要学会迂回。知道坚定,还要学会灵活。
老子接着教导孔子说:“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他不动声色地点出两个字:藏与愚。愚就是藏,把智慧藏起来,把才华藏起来,把志向藏起来,把理想藏起来。藏不是没有,不是放弃,是一种含蓄而坚定的保持,却并不咄咄逼人,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韬光养晦吧。
有人问张瑞敏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张瑞敏回答:学习和读书。他喜欢读《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得人才者得天下,这是历史证明了的真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