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千,与谁共度锦瑟流年
゜静 (单纯,可爱,不切实际)
读过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
李商隐有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以弦瑟寄情,追思华年,庄周梦蝶,杜鹃啼血。似乎所有的诗句,文辞,都有深刻,乃至不为人知的寄寓。一首诗如此,一部作品,亦当如是。 《红楼梦》自问世来,以其深厚婉转的故事情节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得世人拥戴,受世人喜爱。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物性情,以及各自不同的解读方式,可谓千万个人,就有千万部《红楼梦》。 曹雪芹作为清朝文人,背负了太多沉重的历史,以及山河沧桑之转变。他如谜的身世,以及撰写《红楼梦》时的诸多落魄遭遇,更让人对《红楼梦》生出无限遐想。他追思前人的兴盛成败,又不免把那些辉煌成就,以及落寞悲凉,写进文字中。 《红楼梦》继承了中华传统古典文化之精髓,作者用其自身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描述出封建社会的人生百态和世情万象。“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叹”,《红楼梦》是一部带着悲情色彩的著作,读罢让人深感历史的苍凉,世事的荒诞,人生之无常。 每个文人,都有一座寄梦之所。陶潜的梦,寄存在桃花源,而曹雪芹的梦,则是那座花柳繁华的大观园。大观园,四时之景,取之不尽,走进去,觉世间万千风景,皆落其中,无有遗漏。而我们,只需和书中人物,共度流年,同悲同喜,再一起将风景看透。 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尺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谜,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艺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畜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人物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及前代女将、外洋诗女、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伶、黠奴豪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俱有……”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红楼里描绘的悲情,不仅是宝黛的悲情,也不只是整个贾府的悲情,还有那个时代的人文与政治交织的一种悲情。书中隐喻了浓郁的诗性气质,有佛家之空灵、道家之玄远、儒家之忧世。仿佛从释道儒中,寻出自己的思想,又好似从书中的人物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但似乎都不是。 高深莫测的《红楼梦》,在字里行间,隐藏着深邃的文化内涵与思想。作者身处康乾盛世,笔端却时刻流露出繁华背后的凄凉和落寞。我们在美丽绝伦的文辞中,感受着一种莫名的失落与伤感。流畅自然的叙事风格,跌宕起伏的情节构思,生动丰富的人物描写,隐透着一种文化的圣洁与高雅,充盈了整个红楼世界。 “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贾府,由鼎盛到衰败,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推开大观园那重朱红的门扉,人间天上的景致尽在其中。大观园是曹雪芹筑梦之地,他用至真至美之情,创造了这样一所梦的园林,魂的归所。 每一处楼阁轩落,都隐含了诗性之美,也寄寓了红楼女子的性情喜好,以及她们的悲欢。她们将自己最美的年华,都交付给这座园林,得到过,失去过,快乐过,悲伤过,喧闹过,也寂寥过。 写书之人,需要深刻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心路历程。而读书之人,亦要有一颗经世之心,悲悯之情。曹雪芹的人生历程,经受了一场梦幻般的变化,从现世安稳到流离迁徙。在尝尽世情风霜后,其思想更加深沉,感慨亦更加浓郁。那时的他,于一间陋室,一盏孤灯下,回忆自己戏剧般的一生,又将是怎样的伤感与哀怨。 人说大观园之主水是沁芳溪,它流淌于大观园的每个角落。它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又是悲剧的象征。沁,浸也。沁芳,暗喻落花流水之意。落花流水,为伤春之象,千种风情,万般闲愁,皆随水成尘。 《红楼梦》引用许多花木,且每一种花木,皆寄寓大观园里的一位女子。但如花美眷,终抵不过似水流年。花随流水,春尽人散,曹公早已给她们批了宿命,在住进大观园之前,已经有了各自的安排。她们之后,发生的种种故事,皆有前因,任凭你删改增减,结局都一如从前。 林黛玉住进了潇湘馆,只因她爱庭院里那几竿翠竹,比别处更是清幽安静。她体弱多病,不喜与人过多交往,又爱吟诗抚琴,所有的喧闹,皆被关于门外。“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后院墙下皆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觉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如此清雅之所,唯黛玉这般性灵女子,适宜居住,一般的人,又如何消受得起。她孤标傲世,清静无为,不与人争。风过处,幽篁阵里,一切景象,都成了她的诗料。若非这几竿翠竹相伴,她拿什么,独自挨过那么多寂寥的春秋。 居有竹,是古代风雅之士,所追求的高雅境界。竹林七贤隐于竹林之下,放任自然,饮酒玄谈。东坡居士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一生爱竹,画竹,他之竹清雅脱俗,或浓淡,或疏密,尽得风流。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这是潇湘妃子的竹,千竿翠竹,为其高洁素雅之心性,伴她寂寂流年。而她潇湘妃子的由来,亦与湘妃竹有关。她之泪渍,落于翠竹上,斑斑痕迹,皆是凄哀与伤悲。 黛玉爱哭,她来人间,是为了还泪。她似竹,一袭青衫,居大观园,不同俗流。她如诗如梦,眉眼出尘,才情风采,亦是脱俗。王熙凤初见她时便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算是看见了。”黛玉之美,绝非凡花俗草可及,她是一种闲静清瘦的美,一如庭院里的竹,雅逸逼人。 曹雪芹给了林黛玉幽静之所,也给了薛宝钗以香草自居的蘅芜苑。“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这便是蘅芜苑,虽不及潇湘馆幽雅绝尘,却把屈原寄寓美好理想的杜若蘅芜等香草带至这座庭院。 屈原笔下的女子,有着无言大美,不修雕饰,自然沉静。而屈原的失意,在薛宝钗身上,亦可以找到。薛宝钗,便是那香草美人,素日不喜浓脂艳粉,也不爱戴花儿,喜素净天然。她矜持含蓄,悲喜不形于色。她服冷香丸,无论与谁,始终保持距离,不相亲,也不相远。 艳冠群芳说的是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说的也是薛宝钗。她冷若冰霜的外表下,遮掩着一颗大方热忱的心。她待人待事皆一样心肠,为人宽容大度,遇事安定不惊。金钏儿跳井而死,她不避讳,拿自己新制的衣裳给其装裹。黛玉对她多番讥讽,她不计前嫌,为其解忧,送燕窝,伴之冷暖。 一部红楼,有太多古典韵味的唯美画面,黛玉葬花的悲戚,宝钗扑蝶的烂漫,湘云醉卧芍药的天真,迎春穿茉莉的沉静,妙玉煮茶的风雅,晴雯撕扇的憨态,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大观园是一个追求美,呈现美的世界。《红楼梦》执着于一个美好的梦,又试图从梦中解脱,她们都是时光美人,不被岁月所败。 一个人,有千姿百态,一本书,五味杂陈。《红楼梦》不仅写了释道儒思想,更融入了先秦的蒙昧高远、秦汉的古朴疏阔、盛唐的豪迈博大、两宋的婉约雅致。今时的你,感叹历史沧桑,世事空幻,来日,谁又来捡拾你失落的故事,追忆你远去的华年? 黛玉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人世渺渺,你是他锦瑟,谁又是你的流年。愿人世间一切尘埃落定,从此再不困于情,不乱于心,不迷于世。
゜静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盛世繁华,不过春秋一梦
都说千万个人读红楼,就会有千万卷《红楼梦》。甚至每个人,于不同时间段读红楼,亦会生出不...
-
孽海情天,沧海如何化作桑田
也许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红楼梦》这部小说会成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红楼梦》自清...
-
世间万千,与谁共度锦瑟流年
-
谁才是,你倾尽一生要的幸福
自小在脂粉堆里长大的贾宝玉,对女子,有着与生俱来的怜惜和喜爱。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
宿命难为,多少往事问前因
中国民俗传统节日,凝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有着盛世的慷慨与繁华,深受世人喜爱。时光如水,...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