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书写札记》部分摘录
1.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很感动。
2.摘录了自己想要摘录的。
3. 布列松发明并应用了他的“电影书写理论”。在格言集《电影书写札记》中,他区分出电影(CINEMA)和电影书写(cinematographe),认为电影不过是拍照的戏剧,而电影书写则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写作形式,通过剪辑造就了一种由动态画面和声音构成的艺术作品。其电影书写思想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使用模特拍摄电影,即使用从未参加过表演的非职业演员;强调画面和声音的对等性,通过画面和声音激发场外的艺术要素;多方位取景以获得绝对效果,揭示模特的隐秘效果;不作镜头扫描,而采用镜头推移拍摄法,摄影机主要聚集在动作和运动上。——译注
4.以下均为原文摘录(不匹配页码):
1.控制事物的精度。充当精密的仪器。 2.不抱执事之心理。每个取景都要找到其新的妙趣,我所想象之物的妙趣。直接的发明(再发明)。 3.场面调度或导演。不是指导别人,而是指导自己。 4.不要演员,不要角色,不要表演,要使用模特,取自生活的模特。以其人(模特)代其表(演员)。 5.电影书写是一种用运动画面和声音构成的写作。 6.尊重人的天性,不要刻意让天性变虚为实。 7.戏剧和电影书写若强行婚配,势必会两败俱伤。 8.要潜心研究无意义(不具有意义)的画面。 9.剪辑一部电影,就是通过目光将人物和人物、人物和物品连接起来。 10.我的影片首先诞生于我的脑海中,然后死亡于剧本上;它又通过我所使用的活人和真实物品复活,然后又被杀死在胶片上,然而一旦被摆放在某种秩序中,被放映在银幕上,则像水中的花朵跃然而生。 11.创造不是歪曲活人,不是捏造物品。而是在确实存在的人和物之间,在原样存在的人和物之间建立新的关系。 12.你的想象并不针对事件,而是针对感情,尽管你想让感情尽量具有资料性。 13.一把提琴足够时,绝对不要用两把。 14.拍片。置身于浑然的无知,钟情于强烈的好奇,当然还需有先见之明。 15.电影书写就是军事艺术。筹备影片等于准备战斗。 16.要让噪声变成音乐。 17.言语的洪流并不损坏一部影片。这是种类问题,而不是数量问题。 18.将你最为遥远和最为不同的画面连接起来的不易觉察的纽带,就是你的视觉。 19.但愿是感情引发事件。而非事件激发感情。 20.模特。活动的脑袋上的两只活动的眼睛,而活动的脑袋又在活动的身体上。 21.模特。“全身都是面孔。” 22.拍片。要仅仅坚信印象,坚信感受。不要智慧的干预,智慧与印象和感受格格不入。 23.打破平衡以便重新平衡。 24.是思想,就要隐藏起来,但还得让人能够发现它。最重要的思想就是隐藏最深的思想。 25.不要熟练,而要灵巧。 26.不要通过拍片去展示某个论题,或是展现停留在外部面貌上的男男女女,而是要发现构成他们的材料。 27.画面和声音,半路相识的莫逆之交,不再分离的知音挚友。 28.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29.有声电影发明了无声。 30.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就像人们所说的壁炉吸气一样)。 引自第1页 31.事物变得更为清晰,并不是通过更多的光线,而是通过我观察它们的崭新视角。 32.只需一个词汇,一个不到位或摆放不当的手势,就会阻止其余的一切。 33.时开时关的门声,脚步的声音,都是节奏的需要。 34.受智力控制的电影影片,其水平终究有限。 35.以现实修饰现实。 36.画面与画面、声音与声音、画面与声音之间发生的交流,将赋予你影片中的人物和事件其电影书写的生命,而且通过一种巧妙的现象去统一你的作品。 37.模特。不可模仿的灵魂与肉体。 38.如果你将一个老物件脱离平常围绕它的东西,它就会变成一个新物件。 39. 深挖你的感受。察看其中有何物。不要从用词去分析它。将其转换成姊妹画面,转译成对等声音。你的感受越是清晰,你的风格就越确定。(风格:所有非技巧之物。) 40.你的影片应该和你紧闭双眼所看到的影片相像。(你应该能够时刻看到它,并且能够整个地听到它。) 41.要确切知道这个声音(或这个画面)来此何干。 42.耳朵更多地走向内部,而眼睛更多地走向外部。 43.画面和声音不应该相互倾力支持,而要以接力方式相互轮流工作。 44.节奏的巨大威力。只有固定在节奏里的东西才能长久。让内容服从于形式,意义服从于节奏。 45.看到运动就有一种幸福感:奔马、田径运动员、飞鸟等。 46.当X先生说,感动大众不需要任何艺术,这就证明了一种莫大的愚昧。 47.模特。他们在拍片中失去的表面特征,会在银幕上赢得更多的深度和真实。正是那些最为平淡乏味之物,最终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 48.仿风刻之水,雕无影之风。 49.要奉献更多的相像,以便获得更多的差别。制服和生活统一能突出士兵的本性和性格。在立正动作中,所有士兵的静止不动会让每个人的特殊信号表现出来。 50.关系的精确阻止蹩脚画,关系越是新颖,美感就越显著。 51.要有识别能力(感知中的精度)。 52.真实并不镶嵌在你所使用的血肉之躯和真实物品中。当你将事物画面按一定顺序放到一起时,它们会形成一种真理的外表。反过来,当你将事物画面按一定顺序放到一起时,它们所形成的真理外表能赋予人和物一种现实感。 53.肤浅的眼睛(总体来说),深刻而又有创造性的耳朵。火车头的汽笛足以在我们心中印上整个车站的景象。 54.当你不知道在做什么,而你又做得最好,这才叫灵感。 55.要让画面和声音相互保持时远时近的距离。没有独立的画面,就没有独立的声音。 56.真实无法模仿,虚假无法转变。 57.音乐。它将你的影片从影片生活中孤立出来(音乐的乐趣)。它是一种威力强大的修正剂,甚至是现实的破坏剂,有如酒精或毒品。 58.剪辑。僵死画面向鲜活画面的过渡。一切将再次鲜花绽放。 59.缓慢的影片中,所有人都在奔跑并指手画脚;快速的影片中,人们几乎纹丝不动。 60.不要漂亮照片,不要漂亮画面,而只要必需的画面,只要必需的照片。 引自第2页 61.拍片。你只有在很久以后才能知道,你的影片是否值得你为之付出山脉般大小的努力。 62.创造不靠增添,而靠削减。铺展是另外一回事。(不要摊开。) 63.过分无序或过分有序的事物会相互抵消,我们无法再区分它们。它们会奉献一种无差别和厌倦。 64.要激发意外之事。等待意外的出现。 65.只有使用你的清晰和精确,才能强制吸引粗心人的眼睛和耳朵的注意力。 66.电影的影片复制演员的现实,同时也复制他原样之人的现实。 67.创造期待以满足期待。 68.未加工的现实不仅仅给现实以真实感。 69.让观众习惯于猜测那个只给出部分的整体,让人们猜测。给他们这种欲望。 70.一个最为平常的词语,若放在准确的位置上,将突然迸发出光芒。你的画面放射的应该就是这种光芒。 71.根据达·芬奇的观点,一件物品有十个特性:清晰与灰暗,色彩与质地,形状与位置,远离与靠近,运动与静止。 72.我所摈弃的最为简单之物,就是最为重要之物,就是需要挖掘之物。对简单事物的愚蠢蔑视。 73.你影片的美感并不在画面里(明信片观念),而在画面所释放的不可言喻之物中。 74.简约。拉辛(对他儿子路易)说:我非常熟悉你的笔迹,你不必署名。 75.是否因为夜莺一直鸣唱着同样的歌曲,它才如此受人赏识? 76.巴赫在弹风琴时得到一位弟子的称赞,他回答说:“关键是在合适的时候奏出正确的音符。” 77.这些可怕的时日:那时我厌恶拍片,我已经筋疲力尽,面对诸多障碍而无能为力,但这些时日仍属于我的工作。 78.目的的精确需要面对诸多摸索。德彪西说:“我花了一个星期来确定某个调音,而不顾及另一个调音。” 79.你要偏爱直觉给你的提示,而非你所做之事,即在你头脑中反复做了十次的事情。 80.要有画家的眼光。画家一边观察一边创造。 81.主题、技巧、演员表演都有其方式。从中会产生一种典型,而电影每两到三年都要更新这个典型。 82.为了紧跟时尚,X先生往他影片里什么都放一点,就像一位作画时什么颜色都用的画家。 83.首先要行动。 84.赤裸时,所有不美的东西都是淫秽的。 85.塞尚说:“每一个笔触,我都如履薄冰。” 86.休止是音乐之必需,但并非音乐之成分。音乐便依托于休止之上。 引自第3页
58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