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灵宝玉
🍒 (岁月静好 晴耕雨读)
在读 脂砚斋评石头记(上下)
▪️适趣闲文,消愁破闷
▪️大旨谈情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
▪️昌明隆盛之邦 [伏长安大都]
诗礼簪缨之族 [伏荣国府]
花锦繁华之地 [伏大观园]
温柔富贵之乡 [伏紫芸轩]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无材可去补苍天, [书之本旨。] 枉入红尘若许年。 [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自首荒唐。妙!]细谙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原来, 当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 [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 于大荒山 [荒唐也。] 无稽崖 [无稽也。] 炼成高经十二丈, [总应十二钗。] 方经二十四丈 [照应副十二钗。] 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 [合周天之数。] 只单单的剩下了一块未用, [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 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 因见众石俱得补天, 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 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 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生得气骨不凡、丰神迥异, 说说笑笑来至峰下, 坐于石边高谈快论。 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 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 此石听了, 不觉打动凡心, 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 [岂敢,岂敢。] 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 心切慕之。 弟子质虽粗蠢, [岂敢,岂敢。] 性却稍通。 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 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 如蒙发一点慈心, 携带弟子得入红尘, 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 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善哉,善哉!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 但不能永远依恃。 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 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 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四句乃一部之总纲。] 倒不如不去的好。”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 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 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 待劫终之日, 复还本质, 以了此案。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 [明点“幻”字,好。] 将一块大石, 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 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 [自愧之语。 世上人原自据看得见处为凭。] 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 [妙极! (今)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 见此大不欢喜。] 得再镌上数字, 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世上原宜假不宜真也。 谚云: 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 信哉!] 然后好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 [伏长安大都。] 诗礼簪缨之族, [伏荣国府。] 花锦繁华之地, [伏大观园。] 温柔富贵之乡, [伏紫芸轩。] 去安身乐业。” [何不再添一句云: 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 [昔子房后谒黄石公, 惟见一石, 子房当时恨不随此石去。 余亦恨不随此石而去也。 聊供阅者一笑。]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 “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 [可知若果有奇贵之处,自己亦不知者。 若自以奇贵而居, 究竟是无真奇贵之人。] 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处? 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 那僧笑道: “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 说着便袖了这石, 同那道人飘然而去, 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后来,不知又过了几世几劫, 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 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 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 空空道人从头一看, 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 [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 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 历尽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 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其中家庭闺阁琐事, 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 或可适趣解闷, [“或”字谦得好。] 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 却反失落无考。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 “石兄, 你这一段故事, 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 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 据我看来, 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 [先驳得妙!] 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 [将世人欲驳之腐言,预先代人驳尽。妙!] 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 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 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 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石头笑答道: “我师何太痴耶! 若云无朝代可考, 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 又有何难? 但我想历代野史皆蹈一辙, 莫如我不借此套者反倒别致新奇, 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 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 再者市井俗人, 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 爱看适趣闲文者特多。 历来野史, 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 [先批其大端。] 奸淫凶恶,不可胜数。 更有一种风月笔墨, 其淫秽污臭,荼毒笔墨, 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 至若佳人才子等书, 则又千部共出一套, 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 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 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那两首情诗艳赋来, [放笔以情趣世人,并评倒多少传奇,文气淋漓,字句切实。] 故假拟出男女二人之名姓, 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 亦如剧中之小丑然。 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 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说。 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 虽不敢说强似前代所有书中之人, 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 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 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 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 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也。 [事则实事, 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 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 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指示误谬。] 今之人, 贫者日为衣食所累。 富者又怀不足之心。 纵一时稍闲, 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 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 所以我这一段事, 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 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 [转得更好。] 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 或避世去愁之际, 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 就比那谋虚逐妄, 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 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 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 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 我师意为何如。” [余代空空道人答曰: 不独破愁醒盹,且有大益。]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 将这《石头记》[本名。]再检阅一遍。 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断不可少。] 亦非伤时骂世之旨。[要紧句。] 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 凡伦常所关之处, 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 实非别书之可比。 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 又非假拟妄称,[要紧句。] 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 因毫不干涉时世,[要紧句。] 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 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 乃其弟棠村序也。 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若云雪芹批阅增删, 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 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 后文如此处者不少。 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 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 方是巨眼。]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此是第一首标题诗。] [能解者, 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余尝哭芹,泪亦待尽, 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 奈不遇癞头和尚何! 怅怅!] [今而后, 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 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 甲午八月泪笔。] 至脂砚斋甲戌钞阅再评, 仍用《石头记》。 引自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4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