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我们,当局者迷
最大的绝望不是身在痛苦中,而是看透了自己的痛苦。
深冬时节,与几位朋友到贫困山区的希望小学去捐赠。那里的孩子们很可爱,但是生活得很苦。他们每天早上要走十几里的山路上学,甚至还要穿越一条长长山涧上的独木桥,整个人悬在空中,只有两条绳子做把手,绳子上的冰霜层层叠叠,看起来危险万分。
与我们同去的有一位博士,他正是出生在这个小山村。后来因成绩优秀被某一流大学录取,从此鱼跃龙门,成为村中孩子的榜样。
我很好奇地问他,当初那么艰难,是怎么熬过来的。
他摇头,说那时的他,并不觉得苦。
“有什么苦的?周围的一切都习惯成自然了。我要走十几里路去上学,别人也不曾少走一步;过独木桥胆战心惊,可是过多几次也就习惯了;冬天的确很冷,可是大家都没有棉鞋穿,甚至还会比比谁的脚上生的冻疮最多,嘻嘻哈哈的特别开心……”
说到这里,博士紧了紧身上厚厚的名牌羽绒服,自嘲地一笑:“现在我可是受不了这里的寒气了,独木桥也是一定不敢走的。我只是庆幸,还好当年的我不知繁华,不懂温饱,当局者迷,倒也过得心安理得,没有什么不快乐。”
一个男孩追一个女孩追了很多年,百依百顺,献尽殷勤,即使女孩一再拒绝,甚至做了一些很过分的事情来伤害他,他也总是一副无怨无悔的样子,甚至说出“她捅我千百刀,我都舍不得瞪她一眼”这样的话。
就是这样的一个“痴情种子”,某一天,他毫无预兆地放手了,不追了。
我们都很惊讶,问了几次,他才说出原因:原来他也遇见了一个追他的女孩。大约是老天乐于给他“补偿”,那女孩几乎把他曾为另一个人所做的一切都做了一遍,痴心不悔,执着投入,哪怕他骂她、赶她、嫌弃她,她依然在他身边默默付出着。
我们都以为他被那女孩感动所以才放弃追求前者,他却否认了。
“我不爱她,我甚至恨她。因为我在她的身上完整地看到了那个苦苦追逐、卑微犯贱的我,如果没有她做镜子,我不会知道原来我这么可怜可笑。”
最大的绝望不是身在痛苦中,而是看透了自己的痛苦。
如果他不曾看透,依然会长久地沉浸在迷恋中。而当一切如镜、无处遁匿时,后悔、羞愧、失落甚至恨意接踵而来。
只是无人知道,究竟是沉于迷局中的他更快乐,还是通透的他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
在我写的一部长篇维和报告文学中,曾记录过一个“弹墙与舞者”的故事。
海地共和国,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酷热、缺水、污染严重、治安极差,枪击、绑架、杀人事件层出不穷,需要多国维和。
在海地,有一堵小有名气的墙。墙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由于经历了太多次的枪战,因此墙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孔,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弹墙”。墙下面鱼龙混杂,有叫卖的商贩和发呆的乞丐,还有为了争一小块地皮打得头破血流的地痞流氓……但是最特别的是一个很瘦的黑人,他每天会带一个破音响来到弹墙下,摆弄几下,放出刺耳的音乐,甚至听不清歌里唱的是什么,然后那个男人就随着音乐声起舞,一直跳到夕阳落山才收起音响走远。
他衣衫褴褛,没有一双好鞋子,有时甚至根本不穿鞋子。在海地那种连“土”都能被拿来当食物的地方,显然他也根本吃不饱,瘦得连肋骨都可以看清楚。没人见他工作过,也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似乎他每一天的使命就是来到弹墙下不停地跳舞。
偶尔有人经过弹墙,看到舞者时,也会停下脚步欣赏一会儿。也有人会放下头顶的东西,与他一起跳上一段儿。在周围凌乱的争吵、斗殴与讨价还价中,舞者的舞蹈滑稽又平静,却又与一切融为一体。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舞者表演的时候,他却不见了。人们等了很久,那熟悉的舞姿却再也没有出现。舞者死了,死因是长期营养不良和艾滋病。他一生未婚,只把那台音响留给了他的侄儿,他的侄儿偶尔还会来到弹墙下,用那台破音响放起音乐,跳起一段舞,仿佛是对他叔叔的怀念与祭奠。
对我讲起这个故事的维和战士是个很年轻的男孩子。自始至终,他的眼睛里都带着伤感与迷茫。他对我说:“在那个贫穷又险恶的国度里,像舞者一样的海地人还有很多很多。每年的康巴音乐节,几千人的体育场中可以挤进几万人,他们闻乐起舞,笑容满面,仿佛音乐就是上帝,只要唱着跳着,就有一切美好的未来。”
他问我,你说,他们是真的快乐吗?
我说:“是的。”
太阳依然耀眼,空气依然浑浊,肚子依然吃不饱。那又有什么关系?因为从未享受过清澈的雨水,清新的空气和美味的食物,也就不知道拥有的饱足感。
不曾感知过的快乐根本不能算快乐,对于海地人来说,可以感知的快乐莫过于音乐所带来的憧憬与沉醉,唯此而已。从这一点上来说,舞者们是悲哀的,却又是幸福的。
你不得不感慨人类的适应性,他们沉浸在“局”中,并迅速“沉迷”上某个兴奋点,以此来作为灵魂救赎。当然,这样做并不能抵御多少环境与肉体上的伤痛,但至少不用再给自己的精神世界来上致命一刀。那些得以保全的微不足道的胜利,在盛大的臆想中,成就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完美人生。
绝大多数时间,并非我们没有能力从“局”中清醒,而是甘愿不能自拔。
有一天,拖着沉重的腿,从泥泞中跋涉而出。回首望去,才猛然发现纠缠其中的世界居然如此晦暗凛冽。那么,我们应是后悔当初的不明是非、不辨优劣,还是庆幸自己曾经的混沌迷糊、自得其乐?
谁不愿少受一点锥心之伤。世界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又何必拆穿?
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脱身而出。
更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旁观者清”的痛苦。
゜静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一杯水,补给眼泪
要是连眼泪都干了,你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我始终记得这句话。 绝望是什么样子的? 一场失败的...
-
在伤言伤
伤痛最好的意义,在于知道了痛的滋味,终于明白不要让别人和自己一样痛。 我的一位长辈,前半...
-
幸好我们,当局者迷
-
迟到太久不必到
有些东西来得太晚了,并不一定没有它存在的意义。 只是,我不想要了。 当年参加高考,见过很...
-
一只叫“时间”的替罪羊
时间很无辜,时间很平静,它一视同仁,它静静流淌。 电视上播报一则新闻: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