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从基本一致到部分背离
由于长城、秦岭一淮河及南岭三条界线,在自然地理区划方面极其重要,因此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划分在元代以前也几乎不跨越这条线。 由三条界线所划的四个自然地区以下,又可再细分为十九个自然区。在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内的自然区界线也极富标志性。在华北,由于距海的加远,湿润程度随之下降,因此自然区分界线呈南北走向,如太行山和西河(山陕间黄河)就使河北、山西和陕西处于不同的自然区之中。在华中,地势的抬升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因此武夷山、雪峰山、大别山、巫山、乌蒙山都成为重要的自然区分界线。 引自 六外重内轻还是内重外轻? 十道的分划是《禹贡》九州以来第二次最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划。九州只是统一愿望的体现,十道却是统一后君主踌躇满志的表征。大禹治水成功而有九州,大唐混一天下而有十道,都饱含奉天承运的重要意义。此后十道和九州一样成为天下的同义词,全国地图称十道图,全国地理总志称十道志。 引自 ——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的关系
139人阅读
> 我来回应
琵琶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五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
边界的概念也是随着行政区划的产生而出现。西周的分封,所建立的是据点式的城邦国家。星罗棋...
-
六外重内轻还是内重外轻?
外重内轻可能引发割据分裂局面,促使统一王朝走向瓦解,这是汉、唐两代的教训;内重外轻虽无...
-
七 从基本一致到部分背离
-
——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的关系
如果我们从秦到清作一回顾,可以发现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个曲折变化的过...
-
——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的关系
所谓自然地理环境,以中国的老话说,或可称之为天时与地利。气候的两大因素是温度和水分条件...
> 查看全部1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