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元明复杂的体系与形态
Simplelife (阅读,行走)
读过 《西游记》的诞生
第一阶段:唐代西域流传的原生取经故事
昆沙门大梵天王、火焰山、深沙神、车迟国、地勇夫人、女儿国、僧行七人、晒经台(通天河) "昆沙门大梵天王"后来演化为托塔李天王及哪吨父子,"僧行七人"首先演化为《取经诗话》中的五个先行者与猴行者,以后再次演化为师徒四人。
第二阶段:晚唐五代的变文《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唐王(?应有)玄类、猴行者、昆沙门大梵天王、火焰山、深沙神、香山寺、蛇子国、狮子林、树人国、火类均、白虎精、九龙池、深沙神、鬼子母、女人国、王母池、沉香固、菠萝国、优钵罗国、堂国、香林寺、陕西河问府。加下划线者与第一阶段的原生故事有一定的继承关系。请注意那些没有划线的部分,既无前因,也没有在以后的故事里留下痕迹,在第三章里,我们介绍了张乘健先生关于《取经诗话》乃是将中唐高僧不空的取经记偷梁换柱而来的观点,其中提到尚遗留的痕迹之一就是不空取经走的是海路,因而《取经诗话》有不少去处带有热带风光。这些没有划线的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去了何处的内容,大都具有热带风光痕迹,似乎印证了张先生的观点。
第三阶段:宋金时期的队戒《唐僧西天取经》
唐太宗驾、唐十垂相、唐僧、孙悟空、朱悟能、沙悟净、白马、师陀国、黑熊精盗袭沙、黄风大王(灵吉菩萨,飞龙柱杖)、宝象国(黄袍郎君、绣花公主人镇元大仙、蜘蛛精、地勇(李天王、哪吨)、多目妖怪(革波降金光霞佩)、孩儿妖精、车迟国、乌鸡国、文殊菩萨降狮子精、八百里(小罗女、铁扇子、牛魔王,即火焰山)、万岁宫主、胡王宫主、九头附马、女儿国、揭子精、房日兔、半截观音(疑即地勇)、贫婆国…...
取经故事体系的成型主要在这一阶段,所以大量的新故事涌现出来,其中明显带有西域风情的也许不少本来就是原生的故事,只不过《取经诗话》没有收入。在《取经诗话》中没有被划线的部分,一个也没有被继承下来,这是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张乘健先生说得似乎很有道理, ((取经诗话》的有些内容原本不属于取经故事;同时也印证了《唐僧西天取经》对于《取经诗话》有一定的继承性但也许不是直线的继承。
第四阶段:元吴昌龄杂剧片断《唐三藏西天取经》、杨景贤杂剧《西
游记》
唐僧(江流儿)、唐王相、村姑、回田、白马、华光、孙悟空(闹天宫)、 沙悟净、猪悟能(裴家庄)、鬼子母、女儿国、火焰山、贫婆戏剧剧本叙述精细容量较小,因此故事总量少可以理解,但从中亦可以看出取经故事的核心关目已经形成。新增加的故事大部分如回回、村姑、华光、 裴家庄、鬼子母并没有被后来的故事继承下去,但附加在唐僧之下的江流儿,附加在孙悟空后面的闹天宫却成为日后的核心内容。
第五阶段:残存的平话《西游记》与宝卷片断
唐太宗(应有入冥部分)、孙行者(闹天宫)、猪八戒、沙和尚、白马、 黑松林(疑黑熊精)、火焰山〈牛魔王、罗刹女,铁扇子)、红孩儿、地勇夫人、蜘蛛精、灭法国、车迟国、戏世洞(薄屎洞)、女人国、师陀国、黄风怪、 多目怪、狮子怪、棘钩洞,这些就是吴承恩百回本《西游记》之前取经故事的基本面貌,也是我们考量吴承恩的基本对比依据。
第六阶段:吴承恩百回本《西游记》
孙悟空(闹天宫)、唐僧(江流 JL 、唐太宗(入冥)、八戒、沙僧、白马、双叉岭遇怪(刘伯钦打虎)、黑熊精、黄风怪、四圣显化、五庄观(镇元大仙)、白骨精、黄袍怪(宝象国人金银角大王、女人国、车迟国、乌鸡国狮子怪(文殊菩萨降狮子)、红孩儿、车迟国、金鱼怪、青牛精、琵琶洞(揭子精)、真假美猴王、火焰山、祭赛国九头鸟怪、荆棘岭(木仙庵谈诗,疑即棘钩洞)、黄眉童子、稀柿衙、朱紫国(金毛吼)、蜘蛛精、多目怪、狮陀国、 比丘国、地涌夫人、灭法国、豹子精、凤仙郡、玉华县(黄狮精、九头狮)、 金平府(犀牛精)、玉兔怪、铜台府、通天河
Simplelif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 三晋钹铙打造了孙悟空
最后回答一个前面提到但无暇插话的问题: 西域的故事为何会在三晋落地生根而不是在其他地方? ...
-
第四章 齐天大圣闯入《西游记》
五、谁是"西游记"的第一次使用者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杂剧《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其实...
-
第五章 元明复杂的体系与形态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