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充分均衡和信号理论
【问题】你比社会系统聪明吗?如果股价真的被低估了,那些专业搞金融的人怎么不知道?你怎么认为自己的想法比那么多专业的辛苦研究人员更厉害?
【再比如】你有一个创业的好点子,你准备大干一场,但你想过没有,如果这个点子真的这么好,为什么没有人已经用它创办了公司?
【再比如】微博上有社会问题,怎么你一个围观群众都想到了解决方案,而政府官员都没有想到?
【答案】经济学概念:均衡。
【意义】使用均衡思维,我们就能判断市场什么时候是有效的,什么时候市场对你是有机可乘的。
【现实】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是做平常事情拿平常回报,但每个人都想做点大事。所谓大事,就是超出平常预期,获得超出平常回报的事情。
【问题】为什么马云做了如此不平常的事情,而和他水平相当的人只做了一些平常的事情?
【答案】你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仍然不算是做大事,因为你的回报和你的付出、你的才能是划等号的。而真正的大事,是你和市场较劲。有意愿努力、有才能的人太多了,你真正需要的东西,叫做机会。
【《不充分均衡》】机会不等于随机的运气,这本书说的,就是到哪里寻找机会。
【微观经济学】如果你认为你发现了一个别人没有发现的机会,你其实是在质疑市场的有效性。与其纠结于自己有没有资格,不如分析这个市场的有效性。
【有效市场】例如股市。
【有效市场的定义】价格完全由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买卖能够轻易进行。
【有效市场的特点】
- 如果需要一定资格才能买卖,或者出现有价无市和有市无价的情况,那就不叫有效市场。
- 有效市场里买卖双方都不会感到占便宜或吃亏。
- 有效市场里任何时候都是买卖的好时候,因为你无法在有效市场里真正预测一件商品未来价格的走向。
- 机遇和风险,你所知道的信息,市场都已经知道了。有效市场里的任何信息,都会立即体现到价格中。所以你无法做出更好的预测。所以你不要指望在有效市场里干什么大事。
【股市的特点】
- 巨额利益吸引无数第一流人才来研究股票。
- 股市有很多数据提供给研究者充分的信息。
- 正确的判断会带来巨额的奖励。
- 一旦有人做出判断,他就可以采取行动。这就意味着,任何有用的新信息,都能迅速体现在股价上。
【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并没有获得超出他们努力和才华的回报,否则市场就会吸引更多人进入这个行业,冲淡他们工资。(有效市场里,长期看,所有行业都是收获跟付出、努力、才华划等号,无论做什么,才华和努力都是必须的)
【市场有效性的相对性】对于有些特别聪明的人来说,市场是无效的。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市场才变得更为有效。可问题就在于,市场对你来说,已经非常有效了。
【问题】那要想获得超额回报,首先肯定不能选有效市场,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市场呢?
【案例】房产市场并不是有效市场,你无法在北京房产市场获利。有效市场里没人能够预测价格走向。
【做大事的机会:个人如何打败社会系统】
- 世界上有些事情明显不对,但是它就是能继续存在。
- 个人打败一个有效市场实在是太难了。
- 机会在哪呢?一个思路是高速发展中的新兴市场,机会还没被占满。但是新兴市场稍纵即逝,需要积累才能抓住机会,等你准备好积累,风口也就过去了。
【问题】我们平时怎么抓住一些机会?比如,一些成熟系统有一些很轻易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是低垂的果实。
【根本问题】就变成,我们什么时候该相信社会系统随波逐流,什么时候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呢?
【原理】为什么坏系统能够长期存在?
【均衡】案例:后浪微博不收费没广告,读者不会去,因为没有大V,大V也不会去,因为没有读者。推出新的微博系统,和推出一个新的电视机品牌,是完全不同的事情。电视品牌只需要说服用户就行了,用户觉得好,就会采取行动。而微博的局面则是读者单方面采取行动没有意义。
【定义】任何人单方面采取行动做出改变的局面,就叫做“均衡”,这是多方共同达成的局面,各种势力取得了平衡。(朝核问题,绝决方案难道老百姓知道而政府不知道吗,无非是各方平衡之下达成的局面)
【均衡是非常稳定的局面,能长期存在】不同系统内在逻辑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局面。
【双因素市场】科研体制,是双因素市场,two-factor market。
- 开展科研,要满足两个因素,第一是有科学家原因做;第二是有赞助人愿意资助科研。
- 科学家选择科研课题首要目标是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也即学术地位。
- 赞助人关注的是声望和政绩。
- 这两个因素导致了现代科研体制的价值观就求新,新突破才能带来高引用率和赞助人支持。
-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科研系统特别关注一些特别罕见的病,而对普通大众一般疾病的新疗法、便宜的解决方案不怎么关注的原因。
【科研体制】是个均衡系统,同时找到无私的科学家和无私的基金,太难了。
【不充分均衡系统】简单的、对那么多孩子好的事情,科研体制却没能力摘取这个低垂果实,所以它是个不重复系统。
【不充分均衡系统】
- 从外部看,是坏系统,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实在是太低效、腐败无能了!可是从内部看,系统参与者都是在按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做事,他们都很理性。
- 不充分均衡系统面前,就算你很有能力,也很难改革。
- 但正因为有大量不充分均衡系统存在,这个世界才留下了各种低垂的果实,才给了我们机会。
【由此得到】
- 下次再有一个不寻常想法的时候,你要问的问题是,
- 第一,这个市场是有效市场吗?
- 若有效,放弃。
- 第二,若不是有效市场,那么这是一个不充分均衡吗?
- 若是,那行业专家的利益跟你想要的不在一个维度,你得主动行动。
【双因素系统】非常稳定,但可能是不充分的均衡,会留下低垂的果实给我们提供机会。
【为什么我们要上大学】
- 大学四年学费很贵,你还把四年宝贵的青春花在了大学里,在此期间你一分钱没挣到,不为社会创造任何价值。
- 大学没教会你什么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大家都学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但有多少人指导在真实的世界里使用那些统计观念呢?逻辑推理能力大学四年几乎没有什么增长。
- 大学的用处体现在了毕业生入行平均工资上,每多受一年教育,你的收入会提高10%左右。如果全国所有人都上大学,大家的收入并不会因此提高多少,但是如果你比别人多上了大学,你的收入会有明显提高。
- 从经济学角度,上大学的真正目的,是发出一个信号。
【信号系统】和【信号理论】
- 信号,是重要的经济学思想,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 【案例】进入大学,你就发出了一个明确的高智商和优良意志品质的信号。有这个信号的人越多,没有这个信号的人就越不利。别人都上大学了,你更得上大学。无之必不然,有之不必然。
- 大学系统就是一个双因素系统,毕业生发出信号,雇主接收信号。这个系统很稳定,哪怕学费高昂,门槛变高,大家还是抢着进。
- 大学一旦建立声望,再搞个别的系统与之竞争,那都是机会不可能的。因为最先去新系统的肯定是不符合大学要求的人。
- 【案例】大自然中也存在这个现象——宁可做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儿,也要发出信号。孔雀尾巴,显目的颜色,穿戴奢侈品。
- “对自己不利”恰恰是高水平信号的特征。发信号的代价越大,这个信号才越可信。
【为什么要吹捧领导】
- 领导需要的不是吹捧,而是忠诚。而只有你公开吹捧,你才发出明确的忠诚信号。
- 首先你公开了对领导的态度,如果下次反对领导,那大家觉得你反复无常。其次,如果你能吹捧到肉麻,甚至丧失人格的程度,你就付出了一个很大的代价,那这个信号就更加可信。
- 【案例】副总统彭斯用自残式的吹捧发出了忠诚的信号,以收获特朗普的信任。
- 那为什么没有形成吹捧文化呢?因为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不用发出这么强烈的忠诚信号,他们不需要区证明自己的忠诚。
- 无需证明,就是摘取信号系统低垂果实的关键。
【无需证明】、【信号系统】
- 大学系统、吹捧系统,最重要的作用机制都是发信号。
- 发信号的代价越高,信号就越强。
- 而发信号的目的,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力或者忠诚。
- 而无需证明的人,比如你不想给别人打工,就想自己创业,继承企业,就不用上大学了。同样的,如果一个人已经得到了上级信任,就没有必要再公开吹捧领到了,因为他无需证明。历史上大规模吹捧,都是信任危机的结果。
- 【总结】所有不充分均衡系统都有低垂的果实,但不是所有低垂的果实都是你的机会。如果你无需证明,你就没有必要随波逐流,你就战胜那个系统。
浅野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不充分均衡和信号理论
-
现代医疗(仍然)是个畸形体系
我们在看病这件事情上更关注的是救助本身,人们看病不仅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求关注"。我们...
-
摘录
所罗门悖论 在古代犹太王国的国王所罗门,特别擅长给别人提建议,能很好的解答别人的疑惑和解决...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