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刑罚的历史并不单纯是对旧闻掌故的叙述。我们始终应该铭记黑格尔的黑色警示一历史给人类提供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吸取教训。但愿从刑罚的历史中,我们能够洞悉人类的经验与教训,刑罚从野蛮到文明的发展路程不会有大的翻转。 这是一本十多年前编写的法律科普读物,为了向大家讲授刑罚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故事,但所有的故事依然在向今天的人们说话。 有人认为,历史没有规律,因为过去的事情不可能重演。在历史中,充满着偶然事件,复杂的人类行为既不能再现,也不能故意创造。因此,在历史中概括不出普遍命题,发现不了历史规律,从而也不能根据以往预测未来。 但是这种历史相对主义的断言在逻辑上并不能自治。如果从历史中无法概括出规律,那么又如何概括出历史充满偶然没有规律的规律呢? 人类的经验当然存在局限,每天我们都会面对许多偶发事件但是从每日不同的经验中,我们依然可以对未来进行一定的预测 从这本介绍中国刑罚历史的小书,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刑罚从野蛮到人道的变迁,这种规律并非中国独有,在其他国家的刑罚历史中,这一规律也清晰可见。 当然,历史相对主义的警惕也并非毫无意义。历史上许多自诩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人总有通神之感,喜欢以自己发现的规律来强加于人,所有企图在尘世建立天堂的人都有这种通神的错觉 因此,对历史规律的怀疑是必要的,但怀疑如果导向彻底的虚无主义,那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一九八四》反而会成为可能。“谁控制了过去,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就控制了过去”,如果历史没有规律,那它就真的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因此,虽然在刑罚的历史中可以发现刑罚从野蛮向人道变迁的规律,但是我们依然要承认理性的局限,不要得出刑罚可以达致人道的极限。野蛮的刑罚并非毫无意义,它毕竟告诉我们刑罚是要给人带来痛苦,对犯罪人进行惩罚的。如果人道主义的刑罚让刑罚不再成为痛苦,那么人道主义也可能带来反人道的灾难。 酷刑把人当作纯粹的工具,是对人的物化,刑罚当然要惩罚犯罪人,但是必须把他当作人来惩罚,这种惩罚本身也是对犯罪人的尊重。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意识到这种观念的是清末修律大臣沈家本。沈家本认为“各法之中,尤以刑法为切要”。鉴于中外刑制“中重而西轻者为多”,遂以刑法“当改重为轻”为首要步骤。为此他奏请废除凌迟、首、戮尸、缘坐、刺字等酷刑。在某种意义上沈家本是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备现代刑罚观念的学者。本书的大量资料参考自沈家本的《历代刑法考》,这本科普读物只是沈老先生著作的残羹冷炙。 以这本小书向沈家本先生致敬。 引自 后记
59人阅读
猪头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二、死刑发展的三大趋势
因为世上有邪恶,所以法律必须通过惩罚来进行威,避免邪恶蔓延如洪水滔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
二、赎刑利弊议
围绕赎刑,历代褒贬不一。 肯定者认为赎刑好处多多。 其一,刑乃宽恤之政,符合儒家“明德慎...
-
后记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