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水的三封信
随着年龄增长,不知自何日始,却已不再恐慌。很可能是因为,渐渐了解了社会的本来面目,并有了应对经验一一但这是次要的,根本是在于逐渐建立起了信念一一无论是对自己所做之事,还是对生活本身。 只是自己时,便觉心中、周围,乃至阴云下或阳光里都是空空落落,于是很想回家。可真要回到家,又觉无聊,家人也不懂你,反为家人的无辜又添歉意。其实自己也不弄懂自己,虽终目似有所盼,但具体是什么也不清楚。 烦恼就是必然。如果只是棵树,也就容易,随遇而安呗。如果压根是块石头,大约也就无从烦恼,宇宙原本就是无边的寂寞。但是人,尤其还是个注重精神富于想象的人,这世间便有了烦恼。人即烦恼一一人出现了,才谈得上烦恼。 想象力越是丰富、理想越是远大的人,烦恼必定越要深重。这便证明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现实注定是残缺的,理想注定是趋向完美。现实是常数,理想是变数。因而,没有冲突只能意味着没有理想,冲突越小意味着理想越低、越弱,冲突越强,说明理想越趋丰富、完美。善思考,多想象,是你的强项;问题是要摆清楚务虚与务实的位置,尤其要分清楚什么是你想做也能做的,什么是你想做却没有条件做的,什么是你不想做但必须得做的。只要处理得当,这一现实与理想的一冲突超强,创造力就超强。 所以,我看你从事艺术或思想方面的工作也许更合适。但不急,自始至终都是一条笔直而无废步的路是没有的。路是雎出来的,得敢于去瞠。但话说回来,对每一步都认真、努力的人来说,是没有废步的,一时看不出作用,积累起来则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用,甚至有大用。况且,一切学习与思考的目的,并不都是为了可用,更是为了心灵的自我完善。 我能给你的建议只是:直面烦恼,认清孤独,而不是躲避它拖延它。内心丰富的人,一生都要与之打交道,记得有位大学问家说过这样的意思:别想把一切都弄清楚,再去走路;比如路上有很多障碍,将其清理到你能走过去就好,无须全部清除干净。鲁莽者要学会思考,善思者要克服的是犹豫。目的可求完美,举步之际则无须周全。就像潘多拉盒子,每一答案都包含更多疑问;走路也如是,一步之后方见更多条路。更多条路,又只能选其一条,又是不可能先把每条都探清后再决定走哪一条。永远都是这样,所以过程重于目的。当然,目的不可没有,但真正的目的在于人自身的完善。而完善,唯可于过程中求得。譬如《命若琴弦》 引自 给小水的三封信
51人阅读
守心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有时候你会发现,速度与深远似乎是冲突的,当你可以和自己对话,慢慢地储蓄一种情感,酝酿一...
-
零余者
我的确是一个零余者,所以对于社会人世是完全没有用 a superfluous man a useless man superf...
-
给小水的三封信
-
给小水的三封信
谦卑,其实是一种美德。有位大哲说过:信仰的天赋是谦卑。谦卑而又善思的人,一定会想到“压...
-
给小水的三封信
以我的经验看,不管对什么人来说,也无论在什么局面下,有三件事是最重要的。第一是分析处境...
> 查看全部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