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构建场景感,为文章增色-第10章-P184
我们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时,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某种场景,要么捧腹大笑,要么陷入沉思,要么多愁善感。无论是哪种感觉,我们都和作者产生了共鸣。——释若《写作公式:新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 作者以文字描绘出一幕幕场景,读者读之心有所感,彷如身临其境与文中人物同喜同悲。释若老师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场景感,并推荐使用衬跌、夸张和叠字这三种修辞手法来写出场景感。 衬跌,我个人觉得跟反转有点相像,都是结果跟读者原先预想的不同。而不同点在于:衬跌最后呈现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而反转的结果,更偏向“意料之外”。 夸张的应用技巧有三种:放大、缩小和超前,不管使用哪一种技巧,都不能脱离底线:要有真实感。我对放大和缩小会更熟悉,比如“你的脸有地球那么大”“你的眼界比针尖还小”;而超前,则是指时间上的超前夸张。 在写作中使用叠字,能增强文字的音乐感,使描绘的形象更加清晰,可参考李清照的《声声慢》。这个修辞手法对我来说,感觉有点难。 释若老师在《写作公式》中举例,让我对这三种修辞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通过练习,我能早点熟练在写作中使用。
17人阅读
忆曲云桑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冲突更能吸引读者关注、思考和评论-第07章-P125
实际上,不光是戏剧,诗歌、散文、小说等其他类型的作品,都是由一个有一个话题组成。若话题...
-
金句之美-第09章
金句之所以受人喜欢,除了因为其思想深邃,总是能一针见血地点透问题的本质之外,还因为其在...
-
学会构建场景感,为文章增色-第10章-P184
-
学会这三招,开头夺目吸引人-第12章-P213
如果一篇文章迟迟不能进入主题,平铺直述而没有吸引力,除非读者为了考试或工作需要,不得不...
> 查看全部1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